11月22日下午,坪山新区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公共信用中心等单位,分别签订“信用坪山”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信用坪山”建设全面启动,今后,如果个人信用有问题,就会被列入信用“黑名单”,在坪山申请保障房、就业以及子女入学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据了解,信用建设是创新社会多元共治必经之路,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商业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参与,需要以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而坪山新区今年提出,要在全市乃至全国探索一条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之路。
而“信用坪山”建设首先要搭建信用数据库,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坪山新区将在现有数据库基础上,建立新区公共信用数据库(前期可先纳入区直部门信用数据,后期推动驻区机构提供信用数据),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库的坪山数据双向对接、实时更新、互通共享。同时开通“信用查询”服务,将坪山企业信用信息嵌入微信“城市公共服务”,利用微信(移动支付、中国银联钱包)等方式,为市民、企业提供便捷的“掌上”查询服务。
另外,坪山新区将推行信用“红黑名单”制度,集成新区各部门办理业务获取的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生成、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同时,由各部门制定本领域信用建设“路线图”、“时间表”和“项目清单”,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招商引资等领域每年落实1-2项信用项目,对“红名单”中的守法诚信者实施“优质服务、低频监管”、对“黑名单”中的违法失信者实施“重点关注、高频监管”。
另外,新区还将考虑引进社会力量,特别是与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中国银联、专业征信机构以及各行业协会等,与他们合作共建,将这些机构现有的金融、商业、行业征信数据、信用评级及比较成熟的应用项目,“桥接”引入到新区信用平台,为各部门实施信用服务与管理提供参考。
坪山区政府筹备组组长、坪山区新区管委会主任陶永欣表示,信用建设是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当前坪山恰逢深圳“东进战略”全面实施、坪山区筹备组建的重大机遇,不仅要促进产业、科技、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硬转型”,还要实现营商环境、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软转型”。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塑造诚实的社会风气和守信的市场规则,有利于筑巢引凤、吸引各方面社会资本聚集,共同把坪山区建设成转型发展的高地。
见习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