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爱在方舱
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高二(2)班 黄燕华
2月22日,星期六,晴 。
难得一见的暖阳日。今天是我连续宅在家的第18天,宅了这些天,相信不少小伙伴和我一样,今年关于“财源滚滚”的心愿,已经实现了一大半——“圆滚滚”了。哪怕是宅在家里,我和家人也是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最新进展。疫情之下,大家都在盼望着真正的疫情拐点出现,尽管现在捷报频传,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不能懈怠,因为一点点差错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可就是这么紧张的时刻里,还有这么一群人无视国家号召,聚众跳起了广场舞、打起了太极拳、演起了小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2月5日起,武汉多家方舱医院开始为确诊轻症患者开启“生命通道”,截至2月15日,已有9家方舱医院投入运行。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又宣布,将继续投入2.3亿元预算,支持武汉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强收治能力。
也许很多人刚开始和我一样,都认为方舱医院里该是沉闷安静的,静的只能听见人们走动的脚步声。可没几天啊,方舱医院里跳起了广场舞,这样的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也不知道是哪位阿姨,率先在床边开始了舞蹈活动。这一跳可不得了了,众多从除夕开始就被限制室外活动的阿姨们的“舞魂”立马熊熊燃烧。广场舞大军迅速集结完毕,阿姨们“舞动奇迹”的同时,叔叔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带好口罩一齐蹦跶,一改病房内原本沉闷忧虑的氛围。
估计病毒也挺无奈的,费了那么大劲让你们不能在走进广场“占地为王“,结果你们在医院里还能如此“嚣张”。果然,你大妈就是你大妈,不管是在广场还是在方舱。
不善歌舞也不要紧,方舱里还有多种武术广播操任其选择。护士教授护肺操;大爷自发教授太极拳;《健康歌》响起的时候,大家更是尽情地舒展着四肢。通过这些活动,很多人也放下了紧张的情绪,真正融入了这段集体生活,彼此成为了最坚实的战友。
在这一个个“集全国医疗力量于一馆”的“生命之舱”内,每天不仅有紧张的抗击病毒医学战在上演,还有一幕幕“苦中作乐”的“大戏”倾情上映。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出打败新冠病毒的故事。
只见一位患者变身反派——“新冠病毒”。令人“闻风丧胆”的他一出现,围观群众便纷纷卧倒。
随后“白衣战士”闻讯赶来,带领埋伏的群众迈着小碎步一路跟进“冲啊!”
憋足劲放出大招:“拖鞋手雷”连杀!最终“新冠病毒”被医生和患者联手制服。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表示,别看武汉方舱医院内活动多多,其实,方舱医院在诊断和治疗上,经过十多天的磨合,已经形成了相当规范的流程。
而武汉方舱医院里收治的大部分都是这类轻症病人,他们从体力和心态上都达到了能够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水平。
所以,医护人员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对舒缓病人紧张情绪,提高生活状态和改善病情都有帮助的作用。
一出出轻症患者与医护人员共演的“方舱大戏”,感染了不少网友:别说医护人员,隔着屏幕,我们都快笑喷了;能在病房里听到爽朗的笑声,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方舱医院,医生们不仅要当医生,还要当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可真是难为他们了。“患者之间互相帮助,医患之间高度协调。有医生感慨,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这就是方舱医院的人文关怀。”王辰院士欣慰地说道。
是啊,他们彼此素不相识,但就因为这一场疫情,他们聚在了一起,互相安慰,彼此鼓劲。而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无比坚定信念:疫情,终会过去;春天,马上到来。他们骨子里的坚韧和乐观正在透过层层阴霾,闪烁着永远不会消逝的光芒。每个人可以发出的光是微小的,但是把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是满天的光亮。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有多让人热泪盈眶。尽管这个冬天很漫长、很冷、也很难熬。但这些光亮,会一点一点给予我们温暖,也会一点一点照亮这个黑夜。
医患其乐融融的场景,感动了许多人,堪称武汉方舱医院建立以来的最美景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通人的“硬核担当”。一枚枚红印章,一个个红手印,折射出一道道义无反顾的身影,彰显了他们作为医者的担当与仁心。希望经历过这样一场劫难后,我们每个人都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都能从心底给予医护人员一份他们应得的尊重,都能铭记这样一句话: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
武汉这个小朋友生病睡着了,但全国各地的哥哥姐姐们都赶去照顾他了,可能不用多久,他就会醒来。我想对他说:“虽然不能在你醒来第一时间去见你,不过啊,我相信,等我去见你之时,你定会朝我眉开眼笑的说着一句:‘来了?’我也会满心欢喜地对你说:“来了,来了。”
愿春日早至、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高二(2)班 寇康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南方周末》所说,2020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新年的开头真的不算喜庆——澳洲大火,科比逝世,印度蝗灾,比这些更牵动国人心肠的,想必还是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
起初得到消息的时候,我尚在青山抱城郁郁葱葱的老家。穷乡僻壤的大山里人们都没有意识到疫情的爆发,大街上没有人主动带口罩,直至一月二十号钟老出面发布消息,才逐渐被人重视。而我也还未意识到疫情的严峻性,直到看到CNN新闻里的标题,心里突然便炸开了锅。
(标题译为:如果他们正在死亡,那我们也就认了。该新闻发布于一月底,正是武汉床位最为稀缺的时候,往往等来了床位人已经去世了。)
这些天来,武汉的消息好似在微博买了房,固定“居住”在热搜排行榜前列。网友们开始怀念当初被娱乐新闻占据着的热搜排行榜——直至危机来临,才意识到国泰民安是多么难得的幸福。疫情面前,口罩脱销,双黄连口服液遭哄抢,猪肉与蔬菜的价格一路飙升,大家纷纷许愿重启一遍2020。然而也不乏正能量的发声:“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有人逃避责任,有人逆流而上。华侨的物资援助抵达武汉,省市对接支援政策出台,全国各地的顶尖医护人员纷纷奔至武汉,看到这些,网友把担心着一颗心塞回了肚子里。有人更是戏谑道:“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三大山压住了我的心。”
在这场抗疫战争当中,我们更是看到了国家的栋梁之才。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54岁的陈薇,还有众多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会有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最近关注的武汉武昌外卖员老计便是其中一个,疫情期间,他仍在坚持跑腿。他在微博上发表最近的生活动态,借此安慰那些出不了门的武汉人。他直言:“疫情过后我们一定会被忘掉,但现在不得不做。我们还在坚持送外卖,送的就是别人的一份心安。”看他的微博,好似就游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上,茶米油盐酱醋的气息扑面而来,小记繁琐且不复杂,看到的武汉不是一座死城,每户房、每扇窗背后,都有人。
图为老计微博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坚信,同气连枝,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到风平浪静的那一天。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