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台湾,废弃物处理天才

2016-11-21 02:33
摘要

拥有2350万人口的台湾,在资源回收上,得以媲美国际典范奥地利、德国和韩国。

有时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有时是波兰民谣“少女的祈祷”。然后,亮黄色的垃圾车缓缓驶近,后面跟着一台开背式的资源回收车。居民有秩序的走向前,倾倒垃圾。台湾街头寻常的一幕,被写进《华尔街日报》,这才发现原来生活日常值得骄傲。

11111111111111

叶先生骑着摩拖车载来一包垃圾,然后将它丢进标有“一般垃圾”的黄色卡车。要丢弃的蔬果归属于另一个蓝色回收桶,红色的桶子装盛的则是烹调过的厨余。其他容器则接受居民们不要的塑胶容器、玻璃和金属废弃物。如果你要丢废纸,请等待周一或周五的垃圾车。

很复杂吗?担任工程师的叶先生不以为意,“这时候,我们通常是刚用完晚餐,我通常可以骑着车,一次把垃圾清出”。

台湾90年代晚期全力着手回收工作,如今,更以法律规范人民将垃圾分为一般垃圾、可回收物品和厨余3类。台北市更进一步要求居民将生食和烹煮过的厨余分开。

2222222222222222

垃圾之岛,变回收模范

《华尔街日报》报导,台湾,曾被称为垃圾之岛,如今却成为资源回收的模范生。根据“环境保护署”,2015年资源回收率高达55%,相较之下,美国的回收率仅有35%。于是,拥有2350万人口的台湾,在资源回收上,得以媲美国际典范奥地利、德国和韩国。

然而,台湾垃圾掩埋场6年内即将达到最大负荷量,再加上台湾房产珍稀,垃圾处理问题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循环经济”成为热门关键字,即将上任的民进党政府誓言力推亲环境政策。

台湾目前的废弃物处理政策,主要仰赖随着音乐而来的垃圾车、随袋征收垃圾袋、厨余养猪以及邻居检举制度。

“环保署”起初甚至设立隐藏式摄影机,且至今都设有检举奖金,检举人可得到实收罚款一定比例之检举奖金,以鼓励市民举发乱丢垃圾情事。

“为了让政策有效运作,政策必须对民众简而易行,且必须有赏有罚,”废弃物理管处处长吴盛忠说。

为了做到便民,以台北来说,每周5天共有4000多处垃圾收运点,居民还可以透过应用程式查询最近的垃圾清运点。

《华尔街日报》也介绍了台湾的随袋征收制度,并点出违规者可能被处以最高新台币6000元罚款。

而《华尔街日报》认为,台湾废弃物处理的另一个关键政策在于资源回收管理基金。此基金由特定可回收产品的制造商或输入业缴纳回收清除处理费作为资金,并由政府营运。资金主要补贴的对象为资源回收产业,包含个别的拾荒者和美商世界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等跨国企业。

当然,台湾的政策并非放诸四海皆适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两个富裕大城的废弃物处理成效,已经让整体成果闪闪发光:台北市回收率高达67%,新北市则高达63.5%。但远离都会的地区,则因为缺乏回收补助,回收率远远落后。

吴盛忠也说,其实台北市随袋征收政策所带来的收益,依然远不足回收工作所需预算,仍需政府补助。“对各个地方政府来说,这都难以独立支撑。”

来源 直通台湾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