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岩街道乌石岩古庙的后山上,风光秀丽、郁郁葱葱的相思树林间,矗立着一座乌石岩革命纪念碑。这里,记载了宝安光荣的抗日救亡革命历史和两段伟大凄美爱情故事。
该碑是当地政府于1987年5月为纪念朱金玉、王丽、刘忠、李敏和一无名烈士而修筑的。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八一建军节和革命烈士纪念日,总有许多居民群众自发前来献花悼念。今天,小编就先带你走进朱金玉烈士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在越华侨看到祖国危在旦夕,纷纷回国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当时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美丽乖巧的女学生朱金玉(1922~1942)就是其中一个。
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金玉出生于越南西贡富裕家庭,8岁开始读书,聪明好学,精通法语、越南语、英语、汉语。1939年,年仅17岁的她毅然放弃学业参加华侨回乡服务团,转道香港到达东江,参加了曾生领导的新编游击大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40年,曾生部队东移海陆丰时,生活极其艰苦。朱金玉随军边行军,边打仗,边做民运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到香港三八女子商店工作,年底又回到王作尧第五大队做民运工作,并和当时的副大队长周伯明结为连理。两人共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
与当地百姓鱼水情深
为了和当地百姓建立起鱼水关系,她经常帮助村民劳动,她换下了学生长裙、扎起长发、穿起草鞋、晒黑了白皙美丽的脸庞。 夏收时她不会割禾,镰刀常常割破手指,鲜血直流,群众劝她不要割禾,只挑禾草就行了,但她坚决不肯。
她还辅导当地百姓学文化,积极动员、组织群众集会,带领自卫队和群众开展五月破路活动,破坏了附近的广九铁路和布吉到龙华的公路。因她和其他民运队员的出色工作,上、下水径两个村成了游击队的秘密据点。她还积极做好游击队出版的《新百姓报》的发行工作,兼任该报的通讯员,经常为报纸写稿和提供新闻素材。
坚贞不屈 壮烈牺牲
1942年7月的一天,国民党伪军在拂晓前突袭朱金玉所在的洪田村。她听到响声,并没有立刻逃跑,仍惦记着新来的民运队员陈胜华安全,想去告诉他,半路上遇到几个士兵,看她白白净净不像是当地人,就用枪尖捅了一下她的发髻,发现是假发,不容分说就把她抓走,囚禁在乌石岩古庙阶梯下的石洞里。
当晚,国民党伪军营长黄文光在太和学校(今石岩成人学校)亲自审问,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想用枪毙威吓她,没想到她猛地抢到一根木棒,奋力朝王文光打去。恼羞成怒的敌人无计可施,就对她用刑:用皮鞭抽打,用钢针钉十指尖,最后又用电刑。敌人把她严刑拷打各种折磨了整整七天,其仍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奄奄一息的朱金玉拖到石岩圩沙河坝簕竹头(离现石岩桥约15米)枪杀了。朱金玉烈士牺牲时年仅20岁。
敌人走后,当地群众自发捐钱把她埋在石岩上排沙公坳牛湖窝。1987年,乌石岩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镌刻了这位刘胡兰式英雄的名字。
来源 宝安国防微信公众号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