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维修之后,11月19日何香凝美术馆重新开馆,给市民呈现两大重磅展览——“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以一个新的展览形态亮相;展览“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意在探讨20世纪美术留学的经验对中国画探索所造成的影响。
本次“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围绕41件馆藏何香凝书画精品、“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复制件)、若干何香凝生平历史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何香凝汉白玉雕像构成。这批书画作品多数是何香凝生前一直留存在身边的代表之作,也充分展现了她在创作历程中意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等策划的“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则聚焦“美术留日”的现象。展览范围限定在1905-1937年间,有留学日本背景的美术家的中国画改良实践上。共展出了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的48幅作品。他们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实践提供了异彩纷呈的改良方案,做出了探索性的贡献,其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与关注。
丁衍庸《粉墨登场》。
丰子恺《饮水思源》。
关良《戏曲人物》。
傅抱石《西风吹下红雨来》。
据悉,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开馆,至今建馆已有19年。维修之后的何香凝美术馆对馆内的基础设施、设备上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更新改造,对空间采取了优化调整,增加了何香凝文献库、图书馆等研究空间功能,并将公共教育的活动区域与艺术商店、咖啡厅调整至入口中庭的两侧,希望给广大观众提供更适宜参观、鉴赏何香凝的艺术,以及感受当代艺术的环境,加强并提升公众在何香凝美术馆的体验、互动和审美教育。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