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危难关头,越能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局药品化妆品监管科负责人郑汉伟用专业、敬业、担当和服务排隐患、促供应,助力药品质量安全防线的建设,保障了辖区战疫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
促成建立零售药店治疗发热药物销售登记报告制度
大年初三,接到返岗通知后,郑汉伟第一时间驱车从34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深圳,连龙岗的家也没回,就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期间,郑汉伟和科室同事一起对辖区药品生产、批发连锁企业、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进行了全覆盖、全链条的监督检查,并有针对性、差异化地提出指导意见:生产企业要标准生产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稳定;批发连锁企业要做好防控物资货源组织,确保防控药品市场供应;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重点检查药品来源,确保百姓能用上放心药。连日来,作为业务骨干的他,白天奔波忙碌在药厂的车间、医药公司的仓库和药店的柜台之间,晚上经常加班加点统计数据、协调沟通。
针对药店反馈的困难,郑汉伟和同事们设计问卷、统计分析、上门调研,快速建立起防疫药品、口罩、消毒产品等防疫物资购销存的日报制度,摸清防护物资底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摸清防控药品等物资情况对这场疫情阻击战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他积极与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协助企业开具《委托采购证明》,打通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进货渠道。同时,主动召集国大药店等7家连锁药店研讨,建立企业信息分享群,共享海外货源、通关政策等方面第一手资讯,引导企业通过打通海外供应链的新方式采购防控用品,促成部分企业从海外成功购进防控用品,有效缓解物资短缺情况。
2月1日,郑汉伟的科室接到区政府任务,要求弄清发热药品销售情况。他敏锐意识到,这是群防群控排隐患的重要环节,他第一时间通知了辖区428家药店,要求药店销售治疗发热药品时应登记上报,当天下午四点便收集到了第一批销售记录,福田区零售药店治疗发热药物销售登记报告制度初步建立。收集报告只是一个开端,如何有效利用报告才是重点。他联系区相关部门,将信息通过区政府派发到各社区工作站,为社区开展排查打好基础。
2月9日,省药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药店一旦发现发热或有高发疫区接触史的购买者,应马上联系社区工作站。接到上级部署后,郑汉伟不等不靠,多方协调,快速收集整理出福田区所有社区工作站的联系方式,并第一时间提供给药店,快速搭建起药店与社区联系的渠道。为了提高流转效率,他提议福田区食药安办发文明确各单位职责,还促使该事项列入福田区政府督查事项,确保制度高效运转。
截至目前,福田区已收集上报10093条信息,核实处置线索107条,为辖区群防群治排隐患提供有力支持。
助力药企复工有效保障药品供应
企业复工复产是与疫情赛跑的重要一棒,一分都不能丢。作为药品主管部门,必须为药品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2月6号,郑汉伟第一时间向各类药品企业推送了深圳复工的相关要求。当了解到某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其中一药品属于防控药品后,他立即赶往现场,了解企业复工安排,积极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帮助企业顺利复工。
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咨询问题,他悉心解答、耐心引导,复工复产受阻,他穿针引线、多方协调。2月10日,某医药公司向科里提出帮忙协调提前复工的请求。当得知该企业主要为深圳各大医院配送药品后,郑汉伟心弦紧绷,毫不含糊,第一时间赶赴该企业,认真了解企业情况及复工方面的困难,收集整理资料,及时反馈至区有关部门解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大大缩短了该企业的复工审核时间,有效保障了医院的药品供应。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