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批广东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这支队伍的故事有点暖

南方Plus移动端
2020-02-22 10:56
摘要

“驰援湖北,英勇抗疫,不获全胜,绝不收兵!”2月21日下午,嘹亮的口号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响起,广东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十二批医疗队集结出发。

当晚8时许,医疗队抵达武汉。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及茂名市的170余名医护人员为湖北战疫再添生力军。

医疗队抵达武汉↓↓

下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为医疗队送行。

徐庆锋点赞,出征的医疗队员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广东医生崇尚科学、珍爱生命、乐于奉献、团结进取、大爱无疆的精神,是大医精诚的践行者、实现者、守护者。他谈到,湖北是战胜疫情的决胜地,武汉胜,湖北胜,湖北胜,全国胜,希望医疗队充分发挥广东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挥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徐庆锋为医疗队员送行

“保持个人的昂扬斗志、旺盛精力,这样才能让家乡人民放心,让你们的家人放心!”徐庆锋最后表示,广东是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女儿唱歌盼父归

父亲叮嘱儿子写日记

临行前,《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旋律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队伍中响起,其中一个清脆的童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那是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锋8岁半的女儿若瑾,她用歌声送别爸爸,也送上对医疗队的祝福。

“爸爸我爱你,平安回来,早点回来。”最后,小若瑾给爸爸一个拥抱,也融化了一圈叔叔阿姨的心。

“看到新闻里说湖北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会去了。”王晓锋68岁的父亲满头华发,站在人群里望着儿子,为他担心,但也有不加掩饰的骄傲。革命家庭出生的他,把儿子去战疫最前线看作一件寻常事,他知道医务人员存在感染风险,但并未因此而劝阻。“危险是有的,但概率比较小,即使摊上了我们,也没什么大不了。”他说。

老人还给了王晓锋一个特别的嘱咐:再忙也要记得写日记,这段特别的履历,可能成为一辈子的珍藏记忆。

王晓锋的妻子说起,丈夫一直都是这般热心肠,2018年12月刚结束了一年的援非之行回家,还被评为援非先进个人。“肯定会担心他,我自己带孩子也会辛苦点,但是我们也支持他去,武汉比我们更需要他。”她说。

▲小若瑾送给爸爸的画

小若瑾很黏着爸爸,但是很懂事没有哭,怕爸爸担心。“爸爸是医生,武汉非常需要医生。”她说,盼着爸爸早点回家,她已经想好,等爸爸回来,要送他一份礼物。

▲舍不得爸爸,小若瑾隔着口罩亲了下他的面颊

湖北妹子回援老家

准备好了第三次隔离

在出发的队伍中,茂名医疗队一眼望过去就让人感觉很暖和——知道前几天武汉下大雪了,茂名市卫健局特别为他们准备了迷彩羽绒大衣。大衣还有可拆卸的马甲和毛绒领,方便队员根据气温增减衣物。

“感觉很光荣,医院有那么多人,挑中了我们!反正都是上班,去湖北就是人辛苦点。”茂名市妇幼保健院3名女护士一边整理行装,一边乐呵呵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外科护士小丽老家就是湖北的,迫不及待地想回去尽一份力。这个春节,她基本是在隔离中度过的,1月24日从湖北探亲回江门,隔离了14天,从江门回到茂名,又隔离了14天,庆幸的是,一起返程回来的亲友都是安全的。“老家有需要我肯定要回去,隔离第三次,我也愿意!”她说,自己已经准备好援湖北结束后接受第三次隔离了。

新生儿科护士邱小芳是90后,她说,看着每天上升的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看到前线的医务人员那么辛苦,大家都那么努力,就觉得自己应该参加战斗。“我单身,没什么牵挂,就报名了。”小芳说起,父母支持了她的决定,但临行前又后悔了,担心女儿上前线有危险。“放心吧,我们都培训一个月了,会保护好自己的!”她劝慰父母。

“前方有需要,我们就要去。”产科护士严晓晴说。

▲严晓晴、杜归丽、邱小芳

后勤保障超贴心

行囊里备上安心裤、护肤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次派出了50多人的大队伍,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感染科等。

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沈鑫是科室第一个报名的,虽然已经是2个孩子的父亲,这个长了一张娃娃脸的阳光小伙出去常被人认成是小鲜肉。“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使然,也将是我人生的一份深刻记忆。”他说,“就怕医院不给我去,我是争着去报名的。”

妻子也是医务人员,毫不迟疑地支持了他的决定,只叮嘱他做好防护。

“我们后勤保障很充足,也有最坚强的后盾,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尽心尽力做好事就行了。”沈鑫说。

后勤保障有多充足?他们用一句“只有你没想到,没有他们没准备到”形容。高鼻梁的沈鑫第一个就提到了水胶体敷料,有了它就不用担心鼻子生压疮了。“连护肤品、喷雾、饭盒、勺子筷子、安心裤等都给准备好了。”小伙伴在旁边补充。医院还成立了后勤小组,出征队员的家人需要帮助都可以找联络员,医院不只保障物资还能帮他们照顾家。

同在1993年出生的护士黄凯丽和王怡舒是室友,这次又一起报名上前线。“我老家是河南驻马店的,就是武汉的下一站,兄弟城市有难,我能帮上忙,怎么也要去出份力。”王怡舒说。

▲黄凯丽、沈鑫和王怡舒

盼疫情早点结束

返广州携女友旅游

“战胜疫情,平安归来,加油!”临行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喊出口号。

这支队伍中也有很多年轻的生力军。1994年出生的神经内科护士李晨给家人报备时“开了延时效果”:确定自己入选了出征名单,才告诉父母自己报了名,她准备等在前线安定下来,完全适应工作状态后再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武汉了。

“我经验没有前辈充足,有点担心自己刚开始不能很好地适应,万一家里问起来我情绪崩了,他们就该担心了。”李晨说起,自己是2018年参加工作的,希望能完成好支援任务,“我们把工作做好了也能发扬暨大的精神”。

同样2018年参加工作的还有神经内科护士洪子翔,作为一枚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他心态非常乐观。“我就想去帮帮忙,年轻抵抗力好,也有专业技术,没什么好怕的。”他说。

▲李晨和洪子翔

当然,洪子翔也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在和女朋友道别的时候,她的眼泪哭得他心都乱了。“等疫情过去了,我就带她去成都旅游。”他说。

见习编辑 欧阳林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