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印有大大“福”字的封条,上面写着:请来莞人员必须如实通过两个二维码申报个人信息。
其中一个二维码是:犀牛陂通行证,提供来莞人员出入该村,扫码填报后到警务处领取,一人一证。
“传统方式,都是工作人员在卡口手写登记。同一个人,出入不同卡口,因为登记信息无法同步共享,所以就有不少重复登记,产生额外的工作量。使用通行证二维码,后台数据录入一次就行,上述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2月20日,作为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批抗疫队员的张志强,才上岗两三天,在大朗镇犀牛陂村委和第一批抗疫队员努力的基础上,就针对性的提出制作通行证二维码,提高工作效率。
一福多用,改变了张贴多张告知书的传统做法
2月17日,按照东莞市委统一部署及东莞中院工作安排,东莞中院第二批抗疫队在副院长兼队长陈昌盛的带领下,分28个工作组,奔赴大朗镇,全力协助大朗各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东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毅带头参加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与中院队员在大朗镇并肩作战。
张志强介绍说,在第一批抗疫增援工作队的基础上,他们第二批工作小组优化了“福”字封条的内容,补入莞e申报二维码、通行证二维码,并添注违法后果警示内容。“一福多用,改变了张贴多张告知书的传统做法,不仅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节省用纸。”张志强说。
张志强表示,在工作中发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制作通行证二维码,能够有效避免重复登记情形的发生,极大提升登记、核查及放行效率。
据悉,通行证二维码,相关人员用手机扫描后,进入填报界面,信息填写完毕后,经后台审核通过后,即可生成电子出入证。之后进出检测点,出示电子出入证并配合测量体温即可。无需再次现场填写登记表,极大提升了通行核查效率。出入证核查时,扫描最后这个查询二维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就能够显示出相关信息。
“传统手写登记,因为不同卡口的登记信息无法同步共享,所以就造成了不少重复登记,导致事后汇总时产生额外的工作量。另外,有些登记人笔迹潦草,汇总人员无法辨认,事后可能还要电话核实。使用通行证二维码,后台数据录入一次形成,上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张志强强调说,通行证二维码2月18日上线,截至2月20日,通行证二维码已经发出了3200张,值得推广。
协助社区进行与疫情有关的法律宣传
作为法院人,疫情防控方面,自然是不离自己的老本行——法律。截至2月20日,大朗镇黄草朗社区的疫情防控案例宣传已经出到了第十三期。“第一批增援组的同事已经在这个社区编写了12期,我们第二批继续以案说法的宣传方式。比如这一期是出租屋篇,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租屋管理方面,强调房东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同时结合以往现实案例再次强调房东在出租屋用电、用燃气方面的管理责任等。”黄草朗社区防疫增援组苗卉卉介绍,每一期的疫情防控典型案例都是以真实案例作警示,辅以简单的法律解释,通过社区的宣传栏和公众号进行宣传,以案说法,让依法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姚勇刚一组则侧重在工作中宣传法律知识。根据大朗社区居委会的安排,防疫队员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出租屋业主及二手房东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应承担的疫情防控责任。该组从物权法及相应司法解释以及物业管理条例的角度,对物业管理公司能否对业主实行"一户一卡"、限制人员出入数量和次数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法律上的意见并解答疑惑。
“为减少对相关管制措施的质疑,可以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将物业公司在防疫期间的相关制度经过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通过。在限制出入、核查外出地点等临时措施执行时,应人性化、灵活化,避免相关决议损害个别业主合法权益,避免冲突的发生。”姚勇刚强调说。
另外,该组还编写了书面的法律宣传资料,收集了与疫情有关的案例,以案说法的形式,协助大朗社区进行与疫情有关的法律宣传。
编辑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