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6 日晚及 17 日一早,在断崖式下跌的寒潮中,罗湖区桂园街道红村社区党委书记蔡建新送出了 20 件保暖棉衣。
"我送衣服的这些小区,都是条件比较差,没有岗亭,没有室内可以避寒的,他们的付出尤其多。"蔡建新说。在昼夜不停严防死守、四处查看查漏补缺的同时,注重让社区一线抗疫人员感受温暖,是蔡建新作为一名社区书记外刚内柔、胆大心细的为人本色。
补短板:封入口 捐款项 铸就每个小区的管理"铜墙铁壁"
红村社区有 21 个住宅小区、16 处商业楼宇和单位大楼,住宅小区中,多个是以前的单位宿舍,老旧设施不完善。管理好的小区和商业楼宇不用太操心,但这些老旧住宅管理处人员多身处外地没回来,值班的人手不足成了蔡建新时刻在操心的问题。
他想尽办法尽最大力度帮他们解决防疫物资问题,"社区里还有消毒水、还有口罩,没有了就来领。"成了他每次沟通小区管理处负责人,快挂电话时要交代的。
其中,最典型的是广场北街小区,该小区是从解放路一直延伸到红宝路的狭长小区,8000 多居民,他想尽办法把众多入口封闭仅仅剩下一个入口。 2 月 15 日,他又召集了住在附近的 13 名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党员志愿者,成为"扫楼"督促居民 i 深圳扫码登记的主力。
同时,广场北街业委会还发动了业主们捐款,业主们在业主群中踊跃接龙,你 100,我三百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共计捐款 28823 元、消毒液 40 公斤。款项通过红村社区党委转交给了福田物业广场北街物业管理处,用于购买各类防疫物资、加强抗疫管理的设施。
18 名到红村社区全职上班的下沉干部也被蔡建新一一安排到管理处人手不够的联益巷、洪一二村入口处等地执勤,有了支援力量,物业人员积极性更高了,跟社区工作的配合度也高了。
比如有天晚上 11 点 52 分了,"三位一体"工作组的社区警长突然在工作群中告诉蔡建新,有个陌生电话打过来,说某小区有居民发烧咳嗽,再问怎么也不说房号。蔡建新赶紧联络网格员查实,随后网格员和社区警长根据"大数据",终于排查出这名发烧、咳嗽人员的房号。物业管理处人员就立刻上门了,确认此人已经前往罗湖人民医院检查,回家后,物管人员确认此人是普通感冒。
知道这是一场虚惊,此时已经凌晨了。蔡建新才放心下来,同时也不忘给物管人员在工作群众发送的上门视频点个赞,这才放心休息。
暖人心 : 搭雨棚 赠棉衣 凝聚力量联防联控
刚性抗疫的同时,蔡建新注重柔性举措,让疫情压力下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能感受温暖。
2 月 8 日,蔡建新和社区工作人员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忙着四处跑腿,把 120 包汤圆送到众多居家医学观察者等人家中。
接到元宵节的祝福,他们纷纷在微信群中发声 , "感谢蔡书记的细心周到。""坚信风雨过后,依旧是阳光明媚,然佛我们彼此保重,相约美好的春天!元宵节快乐!"
就在刚刚过去的 2 月 16 日,深圳断崖式降温,罗湖区下发了棉衣,当天下班后,蔡建新就带着棉衣走进了各个小区,把 12 件毛领保暖棉衣送给了正在室外执勤的一线保安人员及上岗多天的党员志愿者。第二天一早,又发下去 8 件棉衣。
其中,蔡建新特意通知了在洪一二村执勤的一位党员志愿者来领棉衣。这位党龄 30 年的老党员傅泳光已经执勤多天了,每天早上 7 点半和下午的早晚高峰,他都准时出现在小区出入口,帮忙测量体温,帮忙辨别生熟面孔登记。"我今年 64 岁了,没啥基础疾病,我家里人还是支持我出来帮忙的。"傅泳光说。
在广场北街、洪一二村、联益巷、红桂一街 1 号院这四个设施存在短板的小区,红村社区还邀请了中铁十四局来帮忙,搭建了 4 个雨棚,用于堆放业主、租户的快递或者执勤人员防风躲雨。
不少一线执勤人员很是感慨,这几天天气突变,红村社区的这些小细节让他们感受真的被关注,被鼓舞。
蔡建新就是这样,忙碌在小区里,带着 20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行走社区,"扫描"社区角角落落,一发现短板立刻补齐。
"我手机一天充电三次,办公室总是放几套衣服,有时候晚了就睡办公室了。"就是这份为社区居民付出的心,让蔡建新忙碌不停,"打仗一样停不下来,也不想停,抗疫工作要时刻在位,随时在线啊。"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