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必读|今年打新沪市最赚 最高每签收益超15万

记者 王平 综合整理
2016-11-14 15:52
摘要

今年打新沪市最赚,最高每签收益超15万元

一、宏观面

1、央企重组整合大潮泛起,地方国资证券化稳中有进,市场与行政的边界逐步厘清。国企改革有哪些新亮点,还将描绘哪些新画面,改革中的国有企业是不是释放了新活力,有没有给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中国证券报11月14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解读改革动态,一线采访试点企业,回应资本市场热点。

2、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表示,中国旅游发展模式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社会共建共享”概念将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更加协同、更加协调、更加有效地结合。

3、人民币的贬值,使中国内地投资者正在不断尝试着不同的应对风险对冲路径。无论是前段时间被挤破门槛的香港保险公司,还是最近被称为“换汇的地下高速公路”的比特币,亦或是最近针对外来购房者出台严令的香港楼市,都使得内地投资者欲配置海外资产的焦灼暴露无遗。事实上,跨境资产配置避险情绪高涨的同时,我们更应理性谨慎选择投资渠道,不可盲目跟风。

4、七大煤电央企带头签“低价”长协合同,2017年煤电博弈或将提前收兵。在发改委的“撮合”下,近日,神华和中煤两大煤企与五大发电集团以535元/吨的“低价”签订了中长期合同。神华表示,此举是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以来具有标志性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煤电企业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二、中观面

1、尽管资本大鳄举牌风暴有愈演愈烈之势,但10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数量和金额都远远超过增持。抛弃高估值行业、买入低估值和消费行业的迹象显著,增持的行业集中在传统的房地产、金融和医药制造等领域,减持的主要是TMT行业。

2、A股追峰填谷,“蓝筹+滞涨”两手抓。一方面,受到国改、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政策驱动,促使后期资金关注点仍难离开蓝筹股集中的主板,强于创业板并支撑指数上台阶;另一方面,前期滞胀明显、存在利好堆积待释放的价值股可能迎来补涨行情,与权重板块轮动提升行情延续性。

3、近期A股行情风格分化。一方面,创业板指数周K线持续疲软,重心下移;另一方面,上证指数强劲回升,周K线持续5连阳,而且阳K线实体渐趋增强,成交量也随之放大,显示新增资金在跑步进场,做多能量迅速增强。

4、今年以来新股中签绝对收益的前三名均为沪市公司,分别为兆易创新、汇顶科技、三棵树,对应收益分别为15.33万元、15.16万元和9.64万元。深市公司中,三家创业板公司辰安科技、盛讯达、久之洋位列前三强,对应收益分别为8.22万元、8.04万元和7.59万元。 

5、日前,佛山、中山等地一些中小家电企业开始对渠道经销商发出涨价通知,国内多地家电生产企业也均反映出成本激增问题。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部分家电企业难以负荷成本压力,开始向下游传导。

6、上周(11月7日至11日)机构调研热度持续回升,深市共194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创下10月以来机构调研的小高峰。从行业看,工业机械(26家)、电子设备和仪器(12家)、电子元件(11家)调研数位列前三。个股方面,泰胜风能、新海宜、燕京啤酒、大冷股份周内均获3次调研,在调研频次上居前;乐视网、以岭药业、博创科技则在调研次数上领先。

7、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上周钢铁、非银金融和采掘等三板块大单资金净流入达到73亿元,其占行业成交额比例居申万一级行业前三名。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