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川,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执行主任、资深记者,曾参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从业 20 余年,他对新闻的热情从未消退。在本次战疫报道中,他两次主动请缨前往湖北一线采访,终于在同一天与自己的儿子收到增援抗疫一线的确认信息。
▲李晶川在湖北赶发深圳医疗队抵达湖北荆州监利的新闻。
1 月 28 日(大年初四),李晶川驱车近 2000 公里从河南洛阳经安徽、江西赶回深圳,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春节假期。
农历新年前,疫情的演变轨迹已经初露端倪,随着各种信息在社交平台的刷屏式传播,有人绝望、有人愤怒、有人不以为然。新的媒介环境下,权威、科学的信息常常被各种噪音所淹没,李晶川则预感到一场硬仗又要来了。
回深路上,为了及时发布部门同事采写的疫情新闻,李晶川几乎在每一个服务站都停靠过。那几天,关于深圳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导致部分市民抢囤粮油蔬菜。为此,他安排一路同事向政府部门求证蔬菜供应情况,了解市民需求;另外一路同事则去往各大型商超、海吉星等蔬菜供应单位了解备货情况,依托一手的可靠消息廓清传言言,缓解了市民的恐慌心理。
2 月初,关于粪便可能是新的传染源的消息引起了强烈关注。李晶川第一时间采访了深圳给排水专家熊杨,得出需要提升污水处理消毒标准的结论。该篇报道被"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转载,相关意见被有关部门采纳,最终促成了相关行业标准的迅速制订出台,为抗击疫情贡献了深圳力量。
作为一名记者,李晶川深信第一手信息的价值与魅力。凭着敏锐的新闻敏感,他认为,深圳极有可能派出医疗队去湖北支援,于是连续两次向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提出了前往湖北采访报道的请战申请。
2 月 12 日,李晶川如愿以偿地接到代表深圳报业集团随队前往荆州采访的消息。同一天,他 24 岁的儿子收到增援深圳一线防疫工作的通知。原来,他儿子刚退伍不久,在接到支援防疫工作的通知后,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并于当日得到了福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打趣说。
2 月 14 日深夜,支援医疗队的飞机抵达湖北宜昌。从宜昌去往荆州的大巴上一路寂静无声,大部分人都在闭目养神。"我们已经到了‘战场’,得利用好各种机会养精蓄锐。"李晶川表示。
这个节点来到荆州让他感慨万千,2013 年他曾在这里接受过一次培训,但现在这地方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相信,作为媒体记者,他一定会和医疗队员们一样,迎来胜利凯旋的那一天。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