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城管抗疫日记:凌晨,终于等来检查结果,我们安心地互道 “晚安”

读特记者 卢晓丽
2020-02-17 10:47
摘要

十二天来社区马不停䠙、扎扎实实的工作,却又是这样鲜活又生动。

2020年2月16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是我抽调到社区一线工作的第十二天,从收到组织部充实一线人员力量的通知,到毫不犹豫地报名、满怀热情地报到,这一气呵成的动作仿佛就在昨天,但十二天来社区马不停䠙、扎扎实实的工作,却又是这样鲜活又生动。

第一天,我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大致了解了莲塘仙湖社区的范围,小区、工业区数量、人口及疫区返深人员台账等基本情况,下午恰逢区督导组检查,不需社区工作人员陪同,我自告奋勇带路。

督导组从工作站出发,沿路每一个小区必进必检,进出口的宣传、体温检测、返深人员及居家隔离人员信息掌握情况、小区的消杀和垃圾清运工作等等,细致又严格,着着实实给我上了一堂防疫工作的实践课。

在核对人员台账时,发现了工作站与小区自行记录信息不太对称,存在监控漏洞,我立即反馈社区,并建议将掌握的情况共享至各自小区,同时建立及时互通有无的机制。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整整齐齐一摞登记表摆放眼前,社区工作站为14个小区、3个工业区宿舍制定了统一格式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表,把全面掌握的居家隔离人员信息细分至每个小区,还完善了每日早晚两次电话监测体温记录,这一做法得到了督导组的肯定,让我也不禁为社区工作的迅速反应和细致到位点个大大的赞!

深夜,突然接获有社区居民发热37.8℃并前往罗湖中医院发热门诊看病的消息,社区“三位一体”工作群中立即做出反应,我负责电话了解居民身体状况、身份信息、家庭成员情况、近期的出行史和接触史等,辖区民警立即核对身份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轨迹和接触人群,社区党委书记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罗湖中医院跟进病患情况……

一直忙碌到凌晨,最后终于等来CT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不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并让病患回家休息。大家一直紧张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不禁在微信群里乐观地互相打趣“出来吃烤串呀——”“走走走——”,然后安心地到互道一声“晚安”,那时,已是凌晨两点多,离第二天的继续奋战仅剩五六个小时.....

为了实现小区的全面围合,堵塞监控漏洞,对于辖区中几栋业主分散,管理不统一的住宅楼,社区工作人员顶着住户的不理解、业主的不配合、商铺的反对,一趟一趟地跑现场,一个一个地征求业主意见,一层一层地与住户沟通,一家一家地给临街商铺做工作。

调研的现场,有业主跑过来提出各种反对意见,我们耐心倾听诚心解释,不回避问题,不激化矛盾,在围合准备开工时,有商户提出,在临街地方为他开一扇窗口,我们欣然接受。为最大程度地给住户、商铺提供方便,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修改围合方案,张贴围合告示,最终啃下围合的硬骨头,为防疫工作多筑了一道防线。但是,这看似几十米不长的一段路、200多户人家、9个业主、6家商户的工作,却不知凝聚了工作人员多少精力和汗水,印记着他们数以万计的步数,群众工作实属不易,唯有细致和耐心。

在享受了整个春节期间一连贯的好天气以后,开春的第一声响雷警醒我们:要下“大雨”了。我们顿时紧张了起来,这对防疫工作来说,特别对各个无遮无挡的一线卡点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工作站连夜兵分两路,协调雨篷,购置雨衣、雨伞等物资,第二天一早立即送往各个小区、各个卡点,赶在大雨来临之前,尽最大努力为小区的保安员、义工、驻点人员做好保障。阴沉的天色下,看着大家齐心协力撑起来的一个又一个蓝色的、红色的篷架,这一抹亮丽的色彩,就像是曙光是希望,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城市、国家、每一寸土地,定会恢复以往的色彩斑斓!

以上种种的工作片断和感动的瞬间,随时随地就会发生在身边,一次又一次地震动心弦,战斗在防疫工作的一线,融入在这群温暖踏实的人中间,我珍惜每一天的走访,珍惜每一次引导劝说的机会,珍惜每一个解决困难以后展露的笑容,我为能与所有的一线“战士”并肩作战而自豪,我将全力以赴、满怀希望地走向每一个明天,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莲塘仙湖社区许白芬)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卢晓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