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被误解的台湾美食名,你都造吗?

2016-11-13 02:50
摘要

台湾以美食著称,但台湾有一些食物的名字,因不明其义或遭到误解,以致写成了错字,而台湾人长久以来不求甚解,变成了浑然不觉。

台湾以美食著称,但台湾有一些食物的名字,因不明其义或遭到误解,以致写成了错字,而台湾人长久以来不求甚解,变成了浑然不觉。

最近新闻报导欧洲“葡萄牙牡蛎”的品种来自台湾,可能在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带回欧洲。事实上,食物及食物的名字,不但承载族群生活的历史与文化,也呈现跨国越洋的传播与交流。

台湾在历史上的因缘际会,带来多元族群与多元文化,除了表现在地名,也表现在食物名。现在以中文书写的台湾地名,可能是原住民语音译、欧洲语音译、汉人的闽南语、客家语、明清官话,以及日本语的汉字。台湾食物名也一样,甚至还有源自古汉语、东南亚语。

QQ截图20161112184644

最近,探索很多台湾食物名的由来,找到台湾食物的外来语,例如“高丽”菜是荷兰语、“柑仔蜜”是菲律宾语等,同时也找出一些错误的台湾食物名,在此分享如下:

冬粉:以绿豆粉做成的细条,在大陆和香港称之粉丝或细粉,但台湾的台语、客语则称之冬粉。冬粉顾名思义被以为与冬天有关,所以出现一种说法:冬粉以在冬天制造而得名,因为绿豆粉浆在抽丝后,必须马上冷冻,不然会黏在一起,早年没有冷冻设备,所以只能在冬天制造。

QQ截图20161112184655

事实上,冬粉本名是“山东粉”,简称“东粉”,后来错写成冬粉。大陆山东盛产粉丝,到了1914年建立龙口港,粉丝才透过海运销售海外,这是“龙口粉丝”的由来,台湾也是在日本时代才进口较多的粉丝,称之山东粉。

冬菜:冬菜以白菜、蒜头盐渍晒干而成,在台湾是常见调味用的腌菜,例如著名的冬菜鸭。在大陆及香港也称之冬菜,但冬菜跟冬天有什么关系?原来,山东盛产白菜,也用来做冬菜。山东省日照市特产的冬菜,因曾进贡北京给皇帝食用而称之“京冬菜”,也写作“京东菜”,这是“冬菜”、“东菜”通称的例子。

QQ截图20161112184703

鸡卷:鸡卷(卷)里面为什么没有鸡肉?这是多年来的疑问,常见的说法指鸡卷应该叫“加卷”才对,台语“鸡”与“加”同音,“加”有多余的意思,“加卷”就是把多余的剩菜卷起来做成的食物。

QQ截图20161112184714

柳丁:台语柳丁的“丁”,被误写或简写成谐音的“橙”,这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柳橙会“柳”为名?有一种被认同的说法,指“柳橙”应该写成“钮橙”,因其副果在果皮上形成类似肚脐的疤痕,状似钮扣,因而得名。

QQ截图20161112184736

然而,根据“农委会”资料,台湾柳丁原产广东,约1930年代引进,1960年代以后才大量栽种。根据广东方志,广东在十九世纪末就有“柳橙”一词,可见“钮橙”之说是错的。

以此推论:“柳”可当形容词指青绿色,此橙由绿转黄,绿时已可食用,不同与一般黄色柑橘,故称柳橙。

四神汤:四神汤在台湾是常见的小吃,但一般人只吃而不问四神是哪四种“神”?其实,台语“神”与“臣”发音都一样,“四神”是“四臣”的误写。

QQ截图20161112184745

中医的药材有“四君子”及“四臣”,“四君子”是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四臣”则指淮山、芡实、莲子、茯苓,具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效。

来源 直通台湾微信公众号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