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9家医院构建深圳“溶栓地图”
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2016-11-13 02:15

368617611568257266

俗称“中风”的脑卒中是目前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的疾病。为了让中风病人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救治,11月12日,我市正式启动了“溶栓地图”项目,在全市8区确定首批19家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与“120”急救网络结合,形成覆盖全市2000万人口的卒中救治网络。

去年全市发生1.5万多例中风

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力杰介绍,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等特点,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如果脑组织的血供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在发病3-4.5小时内,通过溶栓药物或手术早期开通血管是决定脑卒中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

目前深圳市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10%的比例在上升,2015年就发生了1.5万多例。市民的卒中救治意识还比较薄弱,身边有人急性中风时,很多人未能及时识别和拨打“120”,延误了抢救时机。

全市未建立一体化的急救体系

目前,深圳急性脑卒中救治由点到面都没有形成互相呼应的系统,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令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

在点上,部分参与急救的医院缺乏一些必须的独立科室,如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康复等独立科室;医疗设备及设施不完善、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管理制度没有达到标准化要求,未能设立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及制度。

在面上,全市无一体化急救体系,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衔接不到位。院前对院内没有通知预警、病人资料传输、信息共享,医院内对于急救车上的病人基本信息了解不够,造成院内延迟;院内对院前没有信息反馈,令急救车对于院内的床位、救治能力等动态信息了解不够,造成二次转院或车载担架“压床”。院前院内交接时过于简单,院内准备不充分,救治无连续性。

很多医院没有建立急性卒中病例数据库,不能健全完善的患者随访资料,不能与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数据库、中国卒中中心数据库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库进行互通。

急救串联医院对患者时空定位

1

深圳市“溶栓地图”是国内不多见的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由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卒中救治网,由覆盖各区的定点医院和“120”急救串联而成,对患者进行实时的时空定位。

经过评审,市卫计委确定了第一批覆盖8个区的19家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并完成对院前的“120”急救人员培训,帮助他们在现场迅速识别脑卒中患者。

任力杰告诉记者,接下来,深圳将以19家定点医院为依托,在“120”急救中心、各定点医院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包括会诊制度、转运制度、制定统一流程图,并进行持续改进。

院前院内的联动机制确立后,将建成院前院内一体化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单元,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优化。如,优化急救呼叫方式,引入手机定位、微信急救、急救APP等多元化手段;引入分级调度系统,使急救从病人呼叫开始;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院前院内共享,包括救护车病人生命体征信息、病史信息、专家远程支持、院内救治信息等;优化急救转运流程;给予救护车优先路权;院内设立专科救治。

未来,深圳将会建设更多定点医院,扩大“溶栓地图”的覆盖面。所有定点医院将建立健全软件服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与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数据库、中国卒中中心数据库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互通。

怎么判断中风?牢记FAST口诀!

脑卒中发生时,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每耽误半小时抢救,就有大约12%的患者失去恢复的机会,致残率及死亡率将大幅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目前,国际上常用“FAST”口诀作为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F(Face):脸,无法微笑,口角歪斜;

A(Arm):手臂,无法抬举;

S(Speech):语言,无法流利的对答或言语不清;

T(Time):时间。

一旦发现上述三项(F、A、S)中有一项存在,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分秒必争转送病人到有条件医院进行救治。

【读特新闻+】

首批19家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福田区人民医院

罗湖区人民医院

南山区人民医院

蛇口人民医院

盐田区人民医院

宝安区人民医院

宝安区中心医院

龙岗区中心医院

龙岗区人民医院

光明新区人民医院

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深圳恒生医院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