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创伟业董事长致辞
国内创投业界近年可谓风生水起,从近日举行的2016同创伟业医疗健康投资峰会,可以看到PE投资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生物医药投资的一些深层动向。
作为国内前十大创投公司之一,深圳同创伟业的动向无疑是投资界的一个风向标。据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介绍,生物医药是该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占投资的50%。从2003年同创伟业投资的第一个生物医药项目达安基因在中小板上市以来,同创伟业在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不断深耕、做强,不仅做财务投资人,而且做专业投资人,打通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及境内外市场充分发掘。他还表示,生物医药是个长期投资,需要足够的耐心。同创将推出更多的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在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互联网等领域打造生态,齐头并进。
同创伟业医疗行业合伙人陆潇波在会上分享了过去几年投资生物医药的经验。他认为,健康中国2030,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目前有3.8万亿元,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生物医药市场增速有望达到GDP增速的两倍。其中,人口老龄化是非常大的驱动因素,新农合、基层医疗保持快速增长,从而在一级市场、一级半 市场都有非常快的增长。生物医药行业仅次于TMT行业的增长速度,成为一个投资热点。目前同创有所布局,特别是创新药、医疗器械、在业内有非常多的明星案例,业内的创新药也投资一些大家非常认可的公司。医疗服务方面,主要投资了一些围绕医院服务的公司,如做CRO的方恩、做移动医疗的华康;另外在VC领域也做了非常好的布局。目前,投资项目中创新药领域大概占40%,医疗器械项目占30%,医疗服务项目占20%。未来的投资将非常专业化、垂直化。
签约成立福田大健康基金
在峰会上,同创伟业与福田区产业引导基金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设立深圳福田大健康基金。据悉,福田区产业引导基金成立仅一年多,先后注资81亿元。
在峰会论坛环节,来自康辰医药、微芯生物、智飞生物、开拓药业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就中国创新药研发成功路径及新机遇与挑战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企业家表示,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包括政策 支持、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给创新药开辟了发展的通道。国内企业可向跨国企业学习,把他们的方式方法借鉴过来。也有企业家提出,在去年的核查中,一个创新药被撤了回来。有关部门对临床规范性做了工作,国内的医院临床是以看病为主,对新药临床试验不重视。核查过程中,企业是控制不了的。一款植物药,被撤了回来,延迟2-3年才能面市。中国上市的创新药有20多个,仿创药比较多。创新受到鼓励,但是投入的研发费用压力比较大。美国医药20%投入在研发,每年研发费用高达6000、7000亿美元。我国每年的560多亿元的研发投入,与美国比较,是比较小的。中国医药需求端很大,但供给端严重拥挤。与会企业家认为,虽然研发费用压力大,中国医药企业要获得国际定价权,一定要增大研发投入,大力创新,发展原研新药。
其后,来自百合医疗、华大基因、博迈医疗、联众泰克、金仕生物等多家公司的高管,就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机会及持续技术创新重要性问题,进行了圆桌对话。一位企业家谈到,医疗器械行业原创性的不多,同类产品都是从发达国家过来的,形成了很多的专利保护。国内企业研发方面怎样能实现功能相同、但是跳出专利限制,做出 自己的特色?这是挺难得的一件事。他举例说,2007年在德国展会上,看到一个很小的产品,国内没有。回来之后他发现,国外同行在国内申请了很多专利。该产品成本很低,销售价格很高。价格垄断导致国内很多人想用,又不敢用。这位企业家试图走出自己的特色,同类产品一上市,国外同行马上起诉他们。官司打了4年,对方输了。随后对方上诉,又打了3年官司,对方又输了。国内一个民营企业,怎么能打得赢国外的大企业?他说,民营企业要活下去,除了创新,没有其他好办法。在技术方面、研发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结构、材料方面,形成自己的专利,利用同样的原理能做出自己的产品。
最后,有关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大咖还讨论了如何借助资本并购持续增长、全面整合资源合作共赢问题。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