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终止入股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引进新投资者

何泳
2021-07-06 09:13
摘要

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7月5日晚间,深圳国际发布公告称,与苏宁易购股东方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

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审慎分析论证后决定终止进行潜在收购事项,但双方将继续探索物流业务领域合作的机会。深圳国际表示,终止进行潜在收购将不会对其现有的业务或财务状况等构成任何重大影响。

今年2月28日,深圳国际及鲲鹏资本曾计划,分别收购苏宁易购的7.45亿股及13.97亿股股份,占苏宁易购总股本的8%及15%,交易分别作价51.54亿元及96.63亿元。这笔高度牵动市场神经的潜在收购交易事项,终于以深圳国资主动弃权的结果落下大幕。

对此,槃生资本CEO、中大咨询高级合伙人唐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月28日的公告中,双方对业务协同前景有相对乐观的描述,但众所周知,一般涉及业务形态相对比较复杂企业的股权收购流程也会比较复杂,并不会因为愿望、初心很美好,就忽视其中对投资落地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判断。

“就其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双方签署框架协议之后,深圳国际与鲲鹏资本就组织了汇集行业、财务、税务、法律、人力资源、法人治理等各类专业人士的庞大尽调队伍进驻苏宁开展全面尽调,各方也曾就后续合作进行积极的沟通,但随着情况的演变,签订框架协议时的市场先决条件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最终未能达成交易,是综合考量了尽调结果、市场实际情况和股东、投资人利益等多方面因素而作出的合理决定,与深圳国际一贯以来重视股东利益的承诺和实际表现都是一致的,也与其一贯的稳健经营风格相符。”唐梦表示。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认为,深圳国际终止入股苏宁易购是一个“可理解的市场化决策”。深圳国际作为一家在境外注册、在香港整体上市的红筹公司,一直以来具有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和高度的市场化基因,公告所提及“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苏宁易购近期股权重大变动事项频现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已为市场打了“预防针”。

苏鑫指出,这不代表双方合作的初衷是不合理的。深圳国际作为一家以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寻求与苏宁易购合作的最大诉求是探索通过资本工具引入商流和信息流,为其物流基础设施业务和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赋能,这个业务探索方向是值得肯定的,相信不会因为此次合作的终止而停止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这一点在双方的公告里也都有体现。

7月5日晚,苏宁易购发出公告,宣布引入新的投资者。

苏宁易购在公告中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苏宁电器,西藏信托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6.96%的股份转让给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有限合伙)。转让完成后,公司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公告称,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系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以及重庆海尔家电销售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 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产业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海南吉力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同日,苏宁易购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苏宁易购称,公司遇到阶段性的挑战和困难,二季度销售收入预计同比下滑超过30%,带来毛利额同比较大下滑,与此同时费用相对刚性,使得二季度亏损较大,整体来看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亿元—32亿元。

此外,苏宁易购还表示,上半年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预计影响金额约15亿元,主要包括珠海普易物流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公司物流资产公司、18苏宁债第二次债券购回带来的影响。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何泳

审核 玄伟东


(作者: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