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4名人大代表建议开通沿江高速机场侧接线
记者 徐兴东
2016-11-11 03:02

10月9日,深圳市交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市交通运输委关于2016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的复文》,包含10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49件政协委员提案及其回复。其中,刘国军、李继朝等24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建议,尽快开通沿江高速机场侧接线和出入口,减少前往机场的绕行时间。市交委在复文中回应称,已正式向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申请,先行开展机场立交部分匝道的施工。

代表建议:尽快开通沿江高速机场侧接线和出入口

2013年12月28日沿江高速全线试通车,但未开通直接接驳深圳机场候机楼的侧接线和出入口。目前如选择沿江高速从市区或香港前往机场,必须经大铲湾出入口驶离高速,绕行9公里后方能达到机场。今年两会期间,刘国军、戴梅、李继朝等24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建议,尽快开通沿江高速机场侧接线和出入口。代表认为,由于出入口设置问题,经沿江高速往返机场的车辆一直不多,难以发挥车辆分流的作用。沿江高速机场侧接线和出入口未开通,影响了周边城市包括东莞、广州及香港旅客选择深圳机场出行的便利性。

据介绍,目前广深高速、107国道、宝安大道仍是往返深圳机场的主要干线。但此三条干线受不同因素影响,常年拥堵。代表认为,沿江高速设计方案中已预留机场出入口,且具备直接接驳机场候机楼的条件。如能尽早开通机场侧接线和出入口,则至少可以减少20-40分钟的绕行时间,并增加来自东莞、广州、香港的100万/年旅客流量,既有利于提高沿江高速使用效率,更有利于提升深圳机场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

市交委:先行开展机场立交部分匝道的施工

市交委在答复函中解释,机场立交是深中通道、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和深圳机场的枢纽互通立交,其原为沿江高速的组成部分,因与深中通道工程方案关系紧密,按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机场立交纳入沿江高速二期工程中实施。该工程还受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沉管隧道施工工艺等因素制约,存在大量技术问题。市交委表示,目前深中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机场立交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推荐的海底隧道内分岔的涡轮型枢纽复合方案已基本稳定。

按最新方案,机场立交部分位于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之上,为保证桥梁施工安全,机场立交接沿江高速的匝道工程须待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填筑完成后方能开展施工作业。为尽早实现沿江高速与深圳机场的互联互通,解决沿江高速上下不畅的问题。市交委已正式向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申请,协调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优先开展深中通道东人工岛的相关设计工作,研究机场立交先行开工的技术可行性,并同意深圳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先行开展机场立交部分匝道的施工。

【读特新闻+】

1、沿江高速直通国际会展中心

沿江高速沙井立交纳入沿江高速二期工程中实施,沙井立交更名为国际会展中心立交。目前,沿江高速二期已获得省发展改革委的核准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修编,6月中旬取得省交通运输厅的正式批复,宝安区政府正在加快开展沿江高速二期的土地整备工作,国际会展中心立交计划近期开工建设。

2、水官、清平高速免费正在研究

市交委正开展水官高速公路收费调整的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正组织咨询服务单位开展水官高速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及运营情况分析等研究工作,对水官高速公路的现状交通流量、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水官高速政府回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清平高速(一期、二期)不仅承担了我市中部轴线上的对外交通功能,也承担了原特区外观澜、平湖、坂田、布吉与特区内罗湖之间快速联系的城市交通功能。目前交委正组织研究清平高速(一期、二期)政府回购可行性和必要性。

机荷高速东连深汕高速,西接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高速(G15)的一段。市交委在回复中指出,为了保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完整性,机荷高速不可取消收费。

3、8条地铁、23条道路联通原特区内外

轨道交通方面,“十三五”期间大力推动8条联系原特区内外的轨道线路建设规划工作,东部14号线(福田-坑梓)将于2017年开工、17号线(深圳火车站-平湖北)力争2020年前开工;中部6号线(科学馆-松岗)、10号线(福田保税区-平湖中心)力争2020年前完工;西部11号线(福田中心-碧头)将于6月建成通车;12号线(海上世界-新会展中心)、13号线(深圳湾—公明)将于2017年开工;15号线(前海-西乡)力争2020年前开工,全力构建联系特区内外的骨干轨道网络。

道路交通方面,持续推进跨二线南北向通道“12(干道)+9(次干道)+2(联络通道)”的网络构建工作,干线道路除已建成运行的沿江高速及新彩隧道外,东部正加快推进东部通道、坪盐通道的建设工作以及龙盐快速、恒心路的前期工作;中部计划于2017年底建成坂银通道;加快推进侨城东路的前期工作;西部计划于2016完成妈湾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并开工;加快推进海滨大道、临海—望海路的建设工作以及龙海大道的前期工作;推动布罗通道等9条次干道以及金稻田—布吉南环等2条联络道的规划建设工作。

4、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明年开工

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交通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南起梅林检查站,北至梅观主线观澜新建收费站,全长约15.4公里,道路全线拓宽成主道+辅道的城市快速路,沿线增设人行道、天桥、公交站点、绿化、管线等市政设施。目前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交通详细规划方案已基本稳定,现已组织开展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前期工作,计划2017年底全线开工建设,2021年完工。

5、交通基础设施向原特区报倾斜

市交委牵头编制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审议稿)》中,全市轨道和道路两大类设施建设和投资全面向原特区外倾斜。轨道方面,“十三五”期间原特区外将建成轨道113公里,投入原特区外轨道建设资金占全市比重57.8%,规划期末原特区外轨道运营里程在全市比重将提升到45%;道路方面,“十三五”期间投入原特区外道路(不含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占全市比重70%以上,规划期末原特区外建成通车道路里程占全市比重75%。

6、洲际航线补贴政策已经上报市政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航线特别是洲际航线的开拓工作,专门成立了洲际航线工作小组,市交委会同市财政委于年初研究起草了《深圳市基地航空公司及国际航线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加大对开通洲际航线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外航空公司在深圳开通洲际航线。目前该《扶持办法》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待批准后即可颁布实施。

7、全市公共自行车数量达22954辆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798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2954辆,除光明新区、大鹏新区外,其余各区均投放了公共自行车。市交委正积极协调推进各区公共自行车收费系统与“深圳通”卡兼容改造工作。截止2015年年底,各区公共自行车收费系统完成了与“深圳通”卡兼容的硬件改造,市民可使用“深圳通”卡在区内借还公共自行车。

8、新洲路将建高架自行车道

去年,市交委组织完成了《福田中心区及周边片区慢行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率先在福田中心区试点开展片区专项慢行系统规划,从轨道接驳、中短距离出行、休闲健身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慢行设施建设方案,其中包括新洲路(高架自行车道)、彩田路、莲花路、红荔路等多条自行车道建设方案,目前已移交福田区前期办负责具体建设实施。在福田中心区试点的基础上,我市正逐步开展其他各片区慢行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深圳湾、后海、白沙岭等片区的慢行系统规划。

9、绿色出租车运价或将调整

“红绿的”一体化问题是我市出租车改革的一项目标,初步的思路是:统一“红绿的”运营区域、运营价格、运营标识、运营设施等,逐步推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进程。先行实施“绿的”运价调整,允许“绿的”白天定线进出原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原特区)并定点配客返程,夜间载客进入原特区,但不得从事起讫点均在原特区内的营运服务。择机逐步实行“红绿的”营运区域一体化,同时做好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绿的进入原特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