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谢秀娟下了晚班,今天没有紧急情况,不用通宵值班。她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丈夫张明影发来消息:“我还是去接你吧。”谢秀娟赶紧回复:“你还是别来了,那么辛苦。”“我已经到啦,就在外面,孩子和我一起来的。”尽管谢秀娟此前一再拒绝丈夫接她,张明影终究还是担心坐公交车增加感染风险,开车来接她。
张明影是福田区慢病院临管科的主治医师。疫情开始后他在皇岗口岸的医学检测室工作。皇岗口岸关闭后,张明影参加了沙头街道健康驿站的筹建工作。期间,他每天一早来到工作岗位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晚上9点后才下班,直至健康驿站走上正轨。目前,他负责所在医院的医务人员最新疫情和防护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参与医院各社康中心的指导。
张明影的妻子谢秀娟是福田区慢病院沙尾社康中心的主管护士。疫情期间除了社康中心预检分诊等日常工作,她还需轮值社区“三人小组”工作。预检分诊是社康中心的“第一道关口”,是最先接触就诊者的环节,谢秀娟一天要排查30多位就诊者。而轮值社区“三人小组”工作,有时需要通过电话或走访对上百个检测居家隔离观察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疏导他们的情绪。对部分不方便的居家隔离观察者,还需要帮助他们购置必需的生活物资、药品等。谢秀娟主要负责的区域在城中村,许多楼房没有电梯,需要爬楼梯,因此上门走访也是个体力活。
“我自己在一线,哪怕穿着防护服,一点感觉都没有。但一想到妻子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想到她在城中村楼房中爬上爬下的辛苦,我真的很担心。”当谢秀娟上晚班时,张明影早回家便当起了“家庭主男”,用行动代替甜言蜜语默默支持妻子。
“我和妻子算是‘内部消化’。”张明影开玩笑地说。2002年,还是住院医生的张明影与谢秀娟在工作接触中慢慢碰撞出了火花,于是开始“暖男攻势”——主动示好、主动送饭,表现出“贤惠”的样子。谢秀娟也被张明影的默默关心中打动,二人走到一起。“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可能没有像其他行业那么多的浪漫,更多可能是通过点点滴滴的关心表达爱意。”张明影表示,平时节日他也会为妻子准备鲜花、礼物等“小惊喜”。1月31日是两人的15周年结婚纪念日,奋战在一线的他们却都忘了这一天。“哦,我忘记了!现在都二月份了!一会儿提醒她,我得‘挨揍’了。”张明影惊觉。
同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态。孩子托付给了家中的老人,每天一回家二人总是尽可能的帮着老人做家务。睡前交流完工作中的防控情况便洗漱休息,第二天两人又开始了忙碌。“这段时间,我做得有些欠缺,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时,我带你去看花海。”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