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疫情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企业如何顶住疫情冲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及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教授专家对此提出多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王丛
王丛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及深高金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研究中心主任。他表示,本次疫情对服务业影响较大,在服务业占GDP 比重已达54%的今天,对经济服务业的冲击会比 2003年非典疫情的还要大。受疫情影响的行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 饮、交通运输,以及延期复工的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具体到企业微观层面,受影响最大的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比较高的中小民营企业。
王丛教授建议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考虑补贴或减少企业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所属的物业对中小企业减免租金;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工商议适当降低薪酬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缓企业的税金缴纳,给中小企业喘息的机会。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的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利息支出给予补贴。
他建议设立并购引导基金,鼓励经营状况良好、现金储备充裕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行业的整合。经济下行时,对于有能力进行并购的企业反而是很好的并购重组的时机。本次疫情突显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议此时设立专项基金,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支持,比如对中小企业因数字化转型产生的额外开支给予补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学术)王健
王健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学术)、深高金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担任美联储达拉斯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他建议应尽快消除恐慌,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生产。
王健教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各地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各地需要认真权衡控制疫情和经济成本间的平衡点,中央可以考虑把经济成本纳入考核机制。各地要尽快明确和统一标准,纠正之前极端的控制人流和物流的错误做法,让经济尽快运转起来。其次,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资源,消除大众对疫情的恐惧心理。目前一方面需要盘活各地区现有的医疗资源,合理运用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降低死亡率,消除大家对病毒的恐惧。另一方面加快口罩和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的生产,让大家有保护才能安心上班和恢复经济活动。最后,及时和透明披露信息。希望能有一个权威机构负责对一些误导信息及时进行澄清,避免破坏疫情控制的行为。
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他建议政府通过微观层面的政策对疫情中受损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实质帮助。目前深圳等地方通过一些政策直接帮助中小企业,比如对政府拥有的写字楼进行减租、降低或者延缓纳税、帮助企业的短期融资和为企业复工提供必要帮助等等。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魏尚进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深高金”)理事魏尚进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内消费和投资下降在较大程度上会被疫情控制后的反弹抵消,而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会冲掉余下来的大部分负面影响。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政府需要特别关注,可以考虑临时性降税、允许灵活的加班制度等。
魏尚进教授是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是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他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可以考虑鼓励普及线上学习与企业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第二个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利用互联网经济来对冲线下消费与生产的下降;而在帮扶疫情中受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方面,政府需要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控制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可以考虑临时性降税、允许灵活的加班制度等。
魏尚进教授研判,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最终影响不大,而外商投资尽管在短期内会下降,尤其是航空公司减停航班会对此带来直接影响,但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外商投资会回到正常情况。由于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总是有某些行业的外资会离开中国市场,但又总会伴随着新的外资来到中国。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市场变大,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纵向投资”会相对下降,而注重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横向投资”会不断上升。
编辑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