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听听港中大(深圳)专家们怎么说

读特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
2020-02-14 16:28
摘要

如何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在疫情过后重回轨道?

如何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在疫情过后重回轨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及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的多位教授日前提出建议,为减少经济损失出谋划策。

王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深高金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研究中心主任

王丛教授表示,本次疫情对服务业影响较大,在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54%的今天,对经济服务业的冲击会比2003年非典疫情的还要大。受疫情影响的行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 饮、交通运输,以及延期复工的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具体到企业微观层面,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民营企业。他建议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考虑补贴或减少企业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所属的物业对中小企业减免租金;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工商议适当降低薪酬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缓企业的税金缴纳,给中小企业喘息的机会。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的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利息支出给予补贴,一方面降低了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金融系统风险的上升。

王丛教授建议设立并购引导基金,鼓励经营状况良好、现金储备充裕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行业的整合。经济下行时,对于有能力进行并购的企业反而是很好的并购重组的时机。政府可以通过并购基金的引导,让企业收购一些资产良好但短期受到冲击的标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发挥市场力量去对冲经济下行的风险。他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对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支持,比如对中小企业因数字化转型产生的额外开支给予补贴。

王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学术)

深高金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原美联储达拉斯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

王健教授建议应尽快消除恐慌,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根据我关于消费者信心和市场情绪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信心和情绪波动是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的因素,而且悲观情绪和实体经济恶化可以实现相互自我印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造成未来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低迷(2到5年)。”目前国内一些机构从最初的瞒报和不作为转向过度反应,以求政治上安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最近纷纷对中国人“禁入”和“封关”,也正是这种心态的外部表现。如果中国内部不能消除恐慌,很难说服外部国家和地区恢复对中国的正常态度与反应。由于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不理想,如果这次疫情再次打击大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恐怕经济增长会出现新一轮下跌趋势。尽管这次政府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一些官员和机构工作人员不尽人意的表现,目前不少民众仍颇有怨言,如果一旦出现经济失控,大量人口失业,必然会对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

王健教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各地尽快组织恢复生产。

2)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资源,

3)及时和透明披露信息。

他认为,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建议政府通过微观层面的政策对疫情中受损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实质帮助。目前深圳等地方通过一些政策直接帮助中小企业,比如对政府拥有的写字楼进行减租、降低或者延缓纳税、帮助企业的短期融资和为企业复工提供必要帮助等等。这些政策对保护中小企业非常有效,值得推广。

魏尚进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魏尚进教授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可以考虑鼓励普及线上学习与企业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这样可以在危机中挖掘机会,人力资本提高后,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还可能得到提高;第二个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利用互联网经济来对冲线下消费与生产的下降;而在帮扶疫情中受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方面,政府需要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控制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可以考虑临时性降税、允许灵活的加班制度等。

魏尚进教授研判,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最终影响不大,而外商投资尽管在短期内会下降,尤其是航空公司减停航班会对此带来直接影响,但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外商投资会回到正常情况。由于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总是有某些行业的外资会离开中国市场,但又总会伴随着新的外资来到中国。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市场变大,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纵向投资”会相对下降,而注重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横向投资”会不断上升。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