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布吉“90后”尽显青年担当
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唐梦遥 田园 文/图
2020-02-14 14:39

从“非典”时期被密切保护的“小屁孩”,到迅速成长为新冠肺炎战“疫”中的主攻手、排头兵,在龙岗区布吉街道,有这样一群闻令而动、火速上线、奔赴疫情防控攻坚一线的“战士”,他们就是一群“硬核”的90后。

文艺女青年“小身板”扛起后勤“大重担”

黄媛,1992年出生,是罗岗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团委书记。工作之余,她爱宅在家里练字、撸猫,是个白净斯文的文艺女青年。大年初一,在工作群里,她看见辖区两名疫情发生地抵深老人被酒店拒收的消息之后,迅速赶到现场。面对愁眉不展的老人和态度强硬的酒店,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协调工作,终于妥善处理好老人居所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黄媛还担负着社区防疫物资、应急保障物品的筹措工作,长期奔波在超商、药店等处,“小身板”扛起了社区后勤保障的大重担。

“小陀螺”坚守交通卡口一线

陈延佳,1992年出生,是布吉街道经科办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在寒潮来临深圳最冷的那几天,他毅然站到了交通卡口的第一线。

半夜十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的班次,气温骤降到9度以下,寒风刮起,伴随着小雨,穿着防寒大衣,脚麻木了在地上猛跺几下,话说不利索了赶紧倒杯热水喝下,困意袭来就原地跑个三两圈,几天下来,陈延佳的体重迅速减掉几斤。他笑称,“守关减肥两不误,真是赚大发了!”下了一线,他又迅速切换到后勤角色,找物资、出现场、跑企业,又忙成了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

退役军人争当观察点“健康卫士”

邓守能,1997年出生,是布吉街道民兵专职消防队队员,也是一名年轻的退役军人。他稳重而有活力,热爱篮球运动。布吉某酒店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之后,他军人特色不减,第一时间抓紧自学防疫知识,主动请战成为驻守在观察点的“健康卫士”。

每天上下岗前都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消毒,一身消毒水味难以消散,长达8小时佩戴口罩、护目镜以及医用手套,两颊留下清晰的划痕,手也变得皱皱巴巴。但他始终守在一线、冲在一线、挺在一线,“我会坚守在这,直到胜利!”

斯文女孩当起“外卖员”

黄蕾,1992年出生,可园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团委书记。作为第三批在区直部门跟班学习的社区干部,在接到社区需要增援的通知之后,第一时间主动返回到工作岗位,马不停蹄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她带领着网格员外出排查,在防疫站点带头值守,与社康医务人员上门评估重点隔离观察户的身体情况,当起“外卖员”每天给隔离观察户送生活物资,组织开展社区卫生防疫讲座,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同事们笑说小黄站长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却是个十足的“女汉子”。看到同事们连续奋战、不知疲倦的身影,她心怀感动,默默拍照留存,连续熬夜两个晚上,剪辑出感人视频,为大家的坚守加油打气。

与父母共同坚守抗疫一线

杨儒章,1996年出生,布吉卫生监督所监督员。他来自医务人员世家,大学毕业就投入基层工作。现阶段,如同全国的医务人员一般,父母与他都在不同的地方坚守在抗疫一线。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期望,他早早扛起责任,不管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疫点消毒等,都摸准吃透操作规程,科学有效、尽心尽力地完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扫楼”不停歇,一天奔波10个小时

郑志滔,1994年出生,国展社区工作站网格员。他为人忠厚老实,是个小“宅男”。平日话虽不多,但在关键时刻总是乐于出手助人。大年初二,他告别父母,主动买票从汕尾乘车赶回深圳。网格员作为社区联防联控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他主动扛起重担,搁下行李立刻逐户逐户开展登门排查。

国展社区多为老旧小区,楼房没有电梯,他一天需要往返攀爬7层楼,常常累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一天10个小时奔波不停,30多户访谈下来,嗓子沙哑到几乎说不出话,但泡上一杯菊花茶,他又立刻精神抖擞,投入新一轮的“扫楼”战斗中。他没有豪言壮语、催泪言辞,只有工作需要随叫随到的朴素情怀。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唐梦遥 田园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