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美国当代文学巨匠约翰•厄普代克早期短篇小说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2-14 10:58
摘要

这本书收录了约翰 • 厄普代克写作生涯的大部分短篇小说,由作者本人亲自编辑整理,主要集中在 1953 年(厄普代克写作生涯开始时)至 1975 年时期,其中大部分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纽约客》上

《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出版于 2003 年,获 2004 年"笔会 / 福克纳小说奖"。这本书收录了约翰 • 厄普代克写作生涯的大部分短篇小说,由作者本人亲自编辑整理,主要集中在 1953 年(厄普代克写作生涯开始时)至 1975 年时期,其中大部分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纽约客》上。该小说集由主题分为八个部分——"奥林格故事"、"闯世界"、"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两个伊索德"、"塔巴克斯往事"、"遥不可及"和"单身生活",共 103 篇短篇,其中精品极多,如《A&P》、《鸽羽》、《家》等作品都是美国各种文学作品选本中的必选篇目。

约翰 • 厄普代克(1932.3.18 — 2009.1.27),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作品两获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获得欧 • 亨利奖等其他众多奖项多达十数次。"性爱和艺术"是厄普代克毕生追求的创作标的,"美国人、小城镇和中产阶级"则是厄普代克独擅胜场的创作主题,他由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师,被誉为"美国的巴尔扎克"。

有评论称,再也没有一位美国作家像厄普代克一样,同时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两种形式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提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造诣,只能令人想到霍桑、亨利 • 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诸位文学大师的名字。

提起当时的创作情形,厄普代克在出版前言中曾写道,这些小说是我在伊普斯维奇租来的一个单间办公室里,在一台手工打字机上写的,最初始于六十年代早期。那个办公室夹在一个律师和美容院老板的工作室之间,高居于一个温馨舒适的街角饭店的楼上。大约正午时分,食物的味道透过地板开始飘上来,但我需要再克制上一个钟头,然后摇摇晃晃地走下楼,被香烟熏得迷迷瞪瞪,去要一份三明治。

这部小说集是他自己选定的。关于选则的标准,他也有所交待:任何小说,从最初的匆匆涂鸦进入到印刷品的安全港湾,在作家本人看来,都具有某种勇气,以我的本性,甚至在四十年后,对这些小说不是将其扔弃,而是不断打磨和重新装裱。不过,我还是去掉了两篇,包括《求情》和《妓女》。不情愿地删掉这几篇后留下的一百零三篇,均写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五年之间。最早的一篇《最后的王牌》是位已然结婚的哈佛大四学生于一九五三年岁末提交给阿尔伯特 • 格拉德创意写作班的习作。格拉德是典型的烟不离手的法国范儿知识分子,但他却忠实地参加了深红队的主场篮球赛,他说喜欢这篇小说——还声称吓着他了,这是一句现成的恭维话——同时建议我寄给《纽约客》杂志,后来被拒。但是,次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费城朋友》和几首诗被该杂志接受后,我又把《最后的王牌》向《纽约客》投了一次,这回却留下了。将开始粗糙的对话做了修改后,这篇小说于一九五五年四月发表,放在杂志靠后的位置;这是当时阅读大众对小说的胃口,即"漫谈" ( 一个奇怪的行话,把虚构和幽默混为一谈 ) 往往出现在"书的末尾"和靠前位置。

每个作家在成长路上,都无一例外会受到其他作家的影响。厄普代克也一样,他提到 J. D. 塞林格:"回忆我自己那段文学生涯曙光乍起、令人陶醉的时光,这篇小说还能跟 J. D. 塞林格扯上关系,记得他突然出现在阿尔贡金酒店的大堂,完全是一个光芒四射、英俊高大的人物,还没有开始去过闹得沸沸扬扬的隐居生活;在我们被带进去跟各自的编辑威廉 • 肖恩和凯瑟琳 • 怀特吃午餐之前,他握了握我的手。他说,或者事后什么人提到他说,他注意到《最后的王牌》了,很喜欢。他本人的小说,我曾在另一个写作班 ( 肯尼思 • 凯普顿教授 ) 上读到过,对我启发良多,包括富有三四十年代特色的形式、简洁和硬气,如何可以容纳更为广泛的战后美国现实感。"

此外,《费城朋友》结尾出现的那瓶葡萄酒就借鉴了《就在跟爱斯基摩人开战之前》结尾时在垃圾筐底发现的感恩节小鸡的情节。厄普代克说自己借鉴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海明威,"这点可能貌似不太明显;正是他向我们所有的人展示了纯粹的对话可以传达出那么多的紧张和复杂性,以及在最简单的名词和谓语中可以潜藏多大的诗意。其他让我开眼的作家还有弗朗茨 • 卡夫卡,约翰 • 奥哈拉,玛丽 • 麦卡锡,约翰 • 契弗,唐纳德 • 巴塞尔姆,弗拉迪米尔 • 纳博科夫,詹姆斯 • 乔伊斯,詹姆斯 • 瑟伯以及安东 • 契诃夫 …… "

因大部分作品都发表在《纽约客》上,厄普代克后来总结说,所有那些《纽约客》,犹如一条漫不经心、宏大宽广的印刷品的密西西比河,在众多他人的贡献中也有他的一份子;它们曾为一批读者、一段特定群体的经历服务,现已进入历史——包括所有那些桦木色的康涅狄格州的邮箱,它们曾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收到威廉 • 肖恩(《纽约客》编辑)关于娱乐和教化的理念。如果威廉 • 肖恩不喜欢我的作品会怎么样?那些最初寄来的支票,顶多只有几百元,累积起来后,支付了他购买第一辆车的费用。没有《纽约客》他恐怕就不得不徒步行走。

如果没有《纽约客》,毫无疑问厄普代克会以某种方式生存下去,但不会有这些小说的体量,也不会有这部《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早期 1953 — 1975》。

《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早期 1953 — 1975》

[ 美 ] 约翰 · 厄普代克 著

李康勤 王赟 杨向荣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年 1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