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怎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搜狐教育
2020-02-12 08:29

看点: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

“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

如今,部分省份已将开学时间延迟至3月1日之后,面对延长的假期,尽快明确“停课不停学”的科学内涵,杜绝乱象,确保“停课不停学”好经不被念歪,已成当务之急。

教育部特别增加提醒,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建议各地可安排一些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教育部提醒广大家长,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

提前开网课 老师、学生均增负

只看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却没有看到即便不延迟开学,现在也还是寒假假期。这显然是“会错了意”。

现在很多学生的寒假作业尚未完成,如果提前安排新学期线上课程,就会打乱学生的作息节奏,投入到更繁重的功课之中,难以保障寒假期间的休息、娱乐。如此,显然违背了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本意。

此外,一些学校把开展线上教学理解为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录课,做在线教学的准备。

这种做法不仅不切实际,也完全没有必要,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有形式主义之嫌。

线上本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供利用,舍弃现成的优质资源,另外再弄一套课程,既是白费力气,也可能吃力不讨好。

社会各方要明确职责,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能被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人为制造教育焦虑的机构或个人钻空子。

首先,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严格意义来讲,只要各地没有宣布正式开学,就仍处于假期当中,相关教学安排,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就需符合假期定位。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当然,也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有基层老师反映,个别学校要求老师在假期中每天给学生在线布置任务、监督学习,还有个别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无论适合与否、擅长于否,这都有过犹不及之嫌。“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部署,何时开始网上学习、甄选怎样的网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

通过调课、补课保证总课时不减少

广大家长切莫过度焦虑,部分地区教育厅已明确表示:因延迟开学耽误的课,会通过周末调课、压缩暑期等方式补回来。

此前,山东省教育厅也发布过相关的通知。寒假假期延长了,但是开学后的周末或者是暑假会用来给学生们补上落下的课时,保证总教学时间不变。同时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开学后不要过于担心和焦虑自己落下课程。

对此,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正视,特别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青少年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此外,学校和家长还要利用这个契机,要多向孩子们宣讲防护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这些都远比着急着开展线上教学更迫切,也更重要。

由于线下培训暂停,家长不用再为别人家的孩子又多报了多少“培训班”而过度焦虑,孩子也获得了难得的闲暇时间,不必在不同的培训机构间奔波。

此时,也应该成为家长反思和改善家庭教育的一个契机,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多审视过去的教育方式、教育选择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命大课不容错过

我们的生命由一次次生命活动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了我们生命全过程的质量。在这个直面生命的特殊阶段,生存与生活、个人与社会、本性与价值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在教育教学中,除了知识的学习,我们还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看到生命中的爱与美,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未来的生活更需要孩子独立思考,敢于面对,勇于担当,学习积累,思辨成长。通过感受防控疫情的种种,经历这难得一遇的生命课程,能丰富人生的价值取向,让孩子们更明确未来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殊时期,更需要特别的关爱教育。关爱孩子的生活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以身作则,做到及时与家长、孩子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在云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关爱,传递美好。相信我们的孩子在直面生命的同时,也将更加懂得如何爱自己、爱他人。

做孩子们防控疫情的“好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广大家长落实健康教育责任,及时关注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的疫情通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给孩子讲授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让孩子掌握疫情防控要领,并为孩子准备好口罩、消毒液等必要的防控物资。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的表率,严格做到出门戴口罩、尽量少出门;按照卫健部门指导的方式方法,做好各种应对措施,严防病毒侵入;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和村组社区的有关管理规定。

做孩子们线上学习的“好帮手”。“停课不停学”,防疫学习两不误,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家长利用好家中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积极帮助孩子用好网络资源,使其能够及时在线学习、做好听课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指导孩子把学习上的收获与疑惑反馈给班主任和老师们,做到有效沟通、良性互动。同时,帮助孩子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新思想,了解新动态,掌握新知识。

做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孩子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需要家校共同携手。建立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体系,为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将继续通过网络方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们一起关心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请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好孩子在家的运动和劳动时间,使其每天能有适量的身体锻炼;合理安排好与孩子促膝谈心的时间,积极应对防疫期间孩子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或其他突发性心理状况,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注入正能量。同时,也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讲政治、顾大局,调整心态、适应形势,用良好心态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编辑 刘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