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雪国》开篇即说:火车过了县境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如果不走罗湖,而从落马洲出发去往香港也是如此,搭上疾驶的港铁,掠过一脉悠悠青山,然后穿越长长的隧道,就是上水了。
上水,是如此具有标志性的地方,位居香港最北端,与深圳接壤,作为港铁南下香港的第一站,到了这里,也就意味着进入了香港,一个外来者对香港的第一印象从这里建立,当然它也是九港铁路的最后一站,游客从这里离开,也将带走所有关于香港的斑驳记忆。
翻开词典,可以发现上水,是一个有多重意义的词语:河流的上游,犹言上游;又指船逆流向上航行。此外,还有为汽车火车水箱加水之意。
追根溯源,上水也的确与水有关。据香港《北区风物志》记载,上水及粉岭一带古称“双鱼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条“双鱼河”。元末有廖族自福建迁来广东南部,逐渐散居今新界一带建成村落,并在龙口合力凿池(即护城河)筑城,建成“围内村”(今上水乡老围)。由于围内村立于梧桐河之上,渐渐“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带地方的名称。
不知是否巧合,到了上水,就会发现是如此契合于这一词语本身,并一股脑地将多个释义囊括其中。只要搭乘港铁出了上水站,滚滚人潮犹如开闸放水一般,这里有北上前往内地深圳的,也有前往九龙和港岛的,你真不知是被裹挟着冲上河的上游,还是要逆流而上,反正泅泳其中,注定要在这里被呛上几口水。
在上水站D出口,有长长的有盖人行道,成为连接地铁站与上水广场、彩园邨和石湖墟等地的咽喉。这里大概最能凸显上水的繁忙和喧闹。每天人们肩扛手提大包小包,如蚁群般来来往往,即使空手无物者,也是步履匆匆。遇到上下班或者节假日的尖峰时刻,更是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散发广告传单售卖电话卡鸡蛋仔自制甘蔗汁的都来了,还有穷游世界的外国人也在此设摊化缘,以便延续以后的旅程。不过绝少有人回头,行色匆匆的男男女女仿佛总有更重要的事情。当然也不尽然,仔细打量,往往有一两个背着双肩包的男子在垃圾桶前驻足,吸起了烟,烟圈飘向桥下川流不息的马路;两个穿白制服留飞机头的香港仔倚靠天桥栏杆在谈笑;人群中,一个满面疲惫的女孩推着硕大的行李箱突然停住,弯下了腰……这就像是匆匆行进中的一个暂停,一口喘气,但很快他们就不见了,被涌来的人潮淹没。
上水之所以如此繁忙,当然因为周围遍布屋邨,居民甚多,但毫无疑问很大程度却是拜水货客所赐。上水这个带水的地方,俨然已成庞大水客群的集散地和大本营。上网一搜,就有上水代购者的天堂之说法,并附上详尽的攻略和指南。半人高的行李箱拉杆箱和驮满货物的拖车成了水客的标配。组成水客大军的,有来自内地的,也有香港本地的,他们一个个都是搬运工,以蚂蚁搬家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将港货源源不断地运往深圳。这些货物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奶粉益力多尿片手机电器名表化妆品沐浴露药品燕窝鲍鱼等。水客利用货物的地区差价,扰乱市场,为此香港警方频频出手打击。在上水站入口,一旦行李属于大件超过一定的体积,便要接受严格检查。尽管如此,也难以遏制蔓延的势头。
于是,上水这个带水字的地方,便成了水客们龙腾虎跃的江湖码头。天桥上,店铺前、行人道都可见到他们异常忙碌的身影。有的呈散兵游勇状,有的则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新丰街上,我曾亲眼目睹十多名师奶兵团拖着行李箱列队经过,煞是壮观。水客在路边街头随意停留摆放物品,大有鸠占鹊巢之感。为此当地居民不胜其扰。在上水站出口,我曾看见一位精瘦男子将物品散落一地,占据屈臣氏前的行人通道,一名阿sir上前制止,他竟辩称,第一次来香港,不知这里的规定。
照例常常搭乘东铁,我的目的地往往远在九龙或者港岛,上水只是途经的一站,我与上水原不该有什么瓜葛,纯粹是误打误撞,竟有了不解之缘。
有时候已是午后,过了落马洲,未及料理午饭的我早已是饥肠辘辘,车过上水,便直扑车站内的美心快餐店,填饱肚囊再接着上路。上水对于我,已然成了一个加油站。
在更多时候,我来到香港就在上水止步,没有向导,也无需旅行指南按图索骥,支配我的只是一个简单想法,在上水走上一圈。
其实用不着刻意找寻,跟随马路上匆匆的行人或者飞快滚动的拖车或行李箱,就能发现石湖墟、新康街等上水最为喧闹的商业街。新康街的繁华自然不能与油尖旺铜锣湾这些闹市区等量齐观,估计几分钟就能从头走到尾,不过这里五脏俱全,一样集中了惠康、屈臣氏、卓悦、万宁、货真栈、周大福这些香港最具标志性的店家,举凡化妆品、药品、服装和食物等应有尽有。那些挤挤挨挨密密麻麻貌不起眼的店铺已然残旧,带着旧时光的痕迹,驻足打量,如果不是身旁停泊的豪华轿车和足蹬波鞋的少男少女昂然飘过,我真疑心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老香港街头。
就像油尖旺这些地方已被游客蚕食一般,新康街也触目晃动着拖行李箱背双肩包的游客身影。也许他们多是持一周一行通行证的游客,从一河之隔的深圳,以最少的时间采购一些日用品回去。而更多的恐怕是一些所谓的代购者了,他们成群结伙聚集在杂货店和药房里,近乎疯狂地血拼着所需的一切。一次路过屈臣氏门口,看见一个蹲着的女孩将行李箱放倒路边,正在清理“战利品”,好奇于行李箱藏着的秘密,不由多打量几眼,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码放得整整齐齐,该是那些用来装点人间春色的化妆品吧。扫荡了如此数量的战利品,我猜想这个女孩大概就是一个人气爆棚的港货网店店主。曾想起某次在皇岗口岸等大巴时,一个一面之缘的女孩,拖着半人高的拉杆箱,自称是一家化妆品代购店店主,往来奔走于深港之间,每周都要定时到尖沙咀名牌化妆品取货,利用地区差价,“有近30%的利润。”她自豪地宣称。
出了新康街,就是龙丰花园街市了。每当薄暮,一家家烧味店的灯渐次亮了,照亮了一只只倒悬着的油光闪闪的烧鸭、烧鹅和油鸡。沿街的菜档,也一字儿排出了番茄、菜心、青葱、海鲜等新鲜食材,从远处看,就像铺开了五颜六色的色彩铺。随即欢声笑语也此起彼伏地荡漾,空气里漂浮着一丝丝熟悉的味道,一群群返工归来的人多了起来,流连在菜心烧味生果红肠面包之间,筹划着一家人的晚餐。而摊主则极其利落地过磅装袋,并送上一声“唔该”。这,该是世界每个角落都可见到的寻常画面,却无疑让鱼龙混杂的上水多了一缕人间烟火气。
许多人总归咎于上水没有大型商场,不能有效分流,导致游客才源源不断地涌往沙田和油尖旺,使得这些地方压力倍增不堪重负。以致港府起意要在上水兴建大型超级商场。其实上水的购物商场也不算少了,与上水地铁站连接的就有上水广场、彩园村、上水汇等,足以消化部分游客了。上水汇甚至将广告打在了深圳罗湖地铁站内,并许以购物折扣的保证,体现出吸引游客驻留上水的用心。但不知为何,这些地方却常常人流寥落,人气远远赶不上沙田和旺角等地商场。以我的角度,到了香港,人们也许不深入腹地,总不满足吧。恐怕这也是上水这往来香港最初一站和最后一站的尴尬之处。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