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罗街道:密实扎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读特记者 赵川 通讯员 黄雪仪 文/图
2020-02-11 13:31
摘要

燕罗街道率先实现662个检疫点防疫智慧平台信息大数据共享,便于各社区及有关部门更合理开展防疫工作。

昨日,位于深圳西北部,与东莞接壤、外来人员密集的宝安区燕罗街道,平稳渡过企业复工“首日考验”。

相关人员正在燕罗街道一检疫点通过大数据实施扫码查询。

未雨绸缪,赶在离深旅客返程高峰及企业复工潮来临之前,燕罗街道密实织就一张抗击新冠肺炎的安全网。该街道的多项创新做法受到区领导的高度肯定,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推介。

来自燕罗街道的消息,该街道于1月22日在宝安区率先全面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先行先试梳理出一套实操性极强的“社区防疫检查6项规定”,全面推动社区、楼栋和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到位。该“6项规定”得到了宝安区的认可,并予以推广。

662个检疫点率先实现防疫信息大数据共享

据介绍,燕罗街道率先实现662个检疫点防疫智慧平台信息大数据共享,便于各社区及有关部门更合理开展防疫工作。

针对离深返程高峰来临,燕罗街道主动谋划,积极开发信息登记智慧系统,在辖区内社区、工业园区、企业、工地、政府单位等区域出入口的检疫点,设置相应的编号、二维码、操作指引和检疫上岗须知,进出居民可以使用微信扫码的方式,直接在线填写身份信息、具体检疫点编号、出发城市、每日体温、来燕罗时间等信息。

街道对各检疫点进行了编码,市民登记时需输入这些编码。除数据登记更精准外,还能侧面反映出市民的路线,一旦发现有人感染病毒,可进行更快速的处置。

据介绍,该系统具备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收集的效率,为基层防疫工作有效助力。通过后台系统,工作人员能精准快速地锁定来自(途经)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确保防控检疫工作全面覆盖。同时,一旦检疫点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通知“三位一体”(社区、社康、公安)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进一步的隔离处理,有效做到对病毒的防、管、控,全力阻断疫情传播。

据了解,目前燕罗辖区内662个检疫点均已完成信息登记智慧系统的设置,实现防疫智慧平台信息大数据共享。

率先出台垃圾处理方案,“五专”标准减少传染途径

2月7日,燕罗街道率先出台《居家隔离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案》,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方案》要求,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必须按照专袋配发、专桶设置、专人收集、专车运输、专门处理的“五专”标准收集处理。在实施前,该街道联系了松岗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垃圾收取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规范了垃圾处理的防护装备、流程和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介绍,垃圾收集、转运、焚烧以及全过程的消杀灭毒工作都在防控疾控人员严密指导之下进行。

街道全部社区100%“大围合”

目前,燕罗街道所有社区利用铁马等进行“全围合”,市民需从指定的出入口测量体温、登记后才能进入社区。

燕罗街道按照宝安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严肃、严谨、严密、严格”为工作要求,制定防线“6必查”、防线“4排除”、防护“4件套”、消杀“4到位”、防护用品回收“4要素”、居家观察“7个一”的社区防疫检查6项规定,并以五大板块构筑“三道”防线,挂图作战实施“红绿”区域分类管理筑牢社区防疫堡垒。

燕罗将全街道划分为城中村、围合式小区、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营场所五大板块,进出均需要双向检疫登记,设定为“绿区”551个,包括505个工矿商贸围合绿区、32个城中村住宅物业小区等围合绿区、14个工地围合绿区;五大板块以外的区域设定为“红区”,并在地图上详细标注,挂图作战实行分类管理。绿区对内,逐一筛查,内防扩散。红区对外,强化排查,外防输入。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目前,燕罗街道通过设立雄宇路交通联合检疫站1个,工矿商贸企业、城中村、出租屋楼栋等检疫点6020个,构筑“三道防线”,实行多重保障。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赵川 通讯员 黄雪仪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