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深圳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3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读特记者在会上获悉,在深圳,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总量,已经达到1440家,其中2008年以来新建1248家,是此前28年总和的6倍多。
朱小丹、袁宝成、许勤等省、市领导参观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成果展。
这些创新载体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力支撑了创新能力提升,比如华大基因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在《科学》、《自然》等顶尖国际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大量的设备和技术在全球获得了广泛应用。
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市长许勤还介绍了深圳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其他做法、经验和成效。
据介绍,在前瞻布局、超常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的同时,深圳着力整合资源,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深圳在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基因、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建立45个产学研资联盟,设立了10个专利联盟和120多个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积极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与科技部共建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累计建成13个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和45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2015年技术交易额367亿元,同比增长43.3%。
参加展览的的华大基因测序仪。
深圳刚刚成功举办了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的成绩受到各界高度肯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打造建设方面,深圳专门制定支持创客发展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各类机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平台和创客空间,并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柴火空间、深圳湾创业广场等创业孵化载体180家,孵化场地面积3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近4000家,在孵企业6000余家。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深圳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需求,建立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开放共享。目前,深圳累计有7000余台仪器设备纳入共享平台,并向社会开放,有效提高了科技资源使用效能,有力支撑了中小微创新活动。
在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下,深圳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五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13%,占GDP比重4.05%,今年1-9月同比增长14.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五年增长138%,2015年占全国的46.9%,今年1-8月同比增长58.7%,占全国比重提高到52.6%。
同时,过去5年,深圳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56项,比“十一五”增加80%,目前深圳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柔性显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许勤在会上表示,深圳将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系统化的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更好支撑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是着眼国家省战略需求,争取国家信息、生物等国家实验室落户深圳。二是瞄准科技创新前沿,规划建设未来网络、超材料、下一代光传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再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三是顺应开放式国际化创新趋势,加快推进海外创新平台布局,吸聚全球创新能量。四是立足补短板强基础,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在数字生命、材料、数学等领域,谋划建设10大基础研究机构,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我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作出特区更大贡献。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