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 | 孩子们的记录,如朝阳下每家窗户折射出的光
读特记者 李福莹
2020-02-08 13:49

持续5天的“我家的战疫生活”征文活动收到全市中小学生来稿1000多篇。先把让人泪目的片段摘录于此:

“每次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和弟弟都被爸爸要求离开他两米远。因为怕给家人带来风险,他总是独自坐在餐桌前吃饭。”

“每晚我与医生妈妈视频时,她总是用沙哑的嗓音反复叮嘱我勤洗手,仿佛处在一线的人不是她,而是我。”

“大年初二,警察爸爸返回值班前,对着妈妈敬了一个礼:‘家属,你辛苦了,向你致敬!’

像这样真实感人的片段,还有太多太多。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战疫生活图景,看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满怀,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抗疫期间特别的体验、观察与思考。

征文活动启动后,读特的编辑、记者迅速动员起来,做到每一篇邮件都不放过、不辜负,认真遴选出100多篇来稿在深圳晚报、深圳ZAKER平台上进行展示。由衷地感谢每一位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孩子,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另一双眼睛,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感动与希望。

针对本次征文活动,读特记者采访了三位语文名师,还有自始至终参与本次征文活动的两位资深编辑,请他们点评本次征文活动的意义和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篇目,且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校长、广东省“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熊佑平:

所有征文都很真实、真挚,有一股自然感人的力量

当前的疫情防控大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动着千家万户。假期中的青少年也都是这场战疫的亲历者,他们被迫宅在家中,情绪需要疏导,情感需要释放……深圳晚报的征文活动“我家的战疫生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征文,引导青少年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去梳理、去表达,把当前危机事件中的个体碎片化体验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与认识,用文字记录了这场战疫中的众生百态,也通过文字让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

收到的的征文,基本都聚焦在孩子最熟悉的场景——家庭,但折射了这场防控大战的方方面面:宅在家里的孩子、大人,坚守岗位的医生、警察以及其他服务业人员,旅途中忐忑不安的探亲者……这些人、这些事跟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所有的征文都很真实、真挚,有一股自然感人的力量。

八年级刘静雯同学在《逆行》一文中讲述了家人团聚时的突发事件:大年三十,来南方过年的姨父接到命令,返回武汉维护治安,他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逆行北上。文章不到四百字,对姨父的着墨也不多,但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相当丰满:有对家人的歉意与不舍,更有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七年级姚成浩同学的《妈妈与外婆的“战争”》,大概也是这场战疫的经典画面吧!外婆想出门溜达,妈妈坚守大门不让,两代人针锋相对,却在灾难面前化解分歧和好如初。作者很擅长描写,无论是场面,还是人物的神态和语言,都栩栩如生,而且语言还有几分幽默,让人读了都有些忍俊不禁。

二年级小朋友徐熙泽的《想念山的鸟鸣声》,是一片情真意切、极具童趣的文章。宅在家中,想念街道的繁华、体育课的喧嚣以及山后的鸟鸣声,这大概是好多小朋友的心声吧!

二年级小朋友刘芸彤《在家做广播操锻炼身体》、七年级曾嵘同学的《在家里3平方米空间做运动》,展现了这场防控大战中儿童的积极的宅家另生活——运动,征文所表现的乐观精神与创造力,正是这个阶段儿童非常需要的。

当然,在这场战疫中,儿童不只是旁观者,他们也积极行动。游文瑶同学的《用消毒水给家“洗澡”》,就记叙了自己和家人一起打扫卫生、给家庭全方位消毒的故事。文字清新简洁,彰显了儿童的参与价值。

全国十佳文学教师、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语文教师谭妙蓉:

借孩子们的一双双慧眼,体会平凡人的伟大之处

疫情之下,我们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世界像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以“宅”来为社会做贡献;而另一些人此刻却在分秒必争、加班加点,要么是正从死神手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要么是坚守在防控疫情的前线,守护城市的安全……这些故事,从每个小作者的笔下流淌而出,真实而又动人地记录了疫情之下的生活百态。

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小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他们能用一双慧眼观察这个世界,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疫情下的特殊体会。无论是还是在屋里做广播操锻炼身体,还是“在三平米空间做运动”;无论是“微信上的家庭大聚会”,还是“用消毒水给房间洗澡”;无论是发现深南大道的寂静,还是想念喧闹的校园;都是小作者的真实体验。

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小作者对自己、对他人真切的关爱。时刻提醒自己要勤洗、戴口罩,做好防护;这位的护士妈妈要上岗了,那位的警察爸爸要加班了,小作者关切而又不舍;一家人被隔离,小作者感受到来自朋友和社区的关怀;小区的保安叔叔没有口罩,小作者把自己家的口罩分送给保安叔叔……一场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

从作品中,我看到了深沉的大爱。收银员妈妈的坚决、警察爸爸的叮嘱、护士姐姐的回信,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平凡人的伟大之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小作者没有沉浸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他们能推己及人,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看到了千千万万普通人在为这个社会奉献,明白是这份大爱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这些姿态各异的“战疫生活”,如同朝阳下每家窗户上折射出的光,一束一束,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我相信,这爱的光芒一定可以驱散疫情的阴霾。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阅读推广人周其星:

他们能从父母身上,目睹精神的伟力

每一篇短文,都真实地记载了一个家庭,在面对新冠病毒来袭时,各自的应对之道。

这场灾难,已经波及到每一个家庭,伤害到了每一个人。在孩子的笔下,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其中的怕与痛,爱与忧。这些小作者中,不乏医护人员的孩子、警察的孩子,乃至普通的收银员的孩子,他们都能从父母身上,目睹精神的伟力。灾难带给我们伤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与经济损失,但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铸就了坚毅的品格。很欣慰,我从文字里,看到了勇气和希望。

深圳晚报资深编辑、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委姚峥华:

细节让人泪目,展现了大疫面前的个人担当

此次学生征文有其特殊性,特点有三:一、主题明确,围绕全民抗疫展开。二、情感浓烈,表达了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敬意,对不幸被感染的病患的关切之情。三、充分体现爱国情怀,作文中处处流露面对疫情众志成城、不服输的坚定信念。

在阅读了本次征文的所有来稿之后,很多篇目让我印象深刻。《妈妈的承诺》,宝安区海湾中学八(12)班陈惟楚的妈妈在酒店工作,本答应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在家与他们一起包饺子的,但因酒店客人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吃饭,妈妈毅然从家里拿了饺子和电磁炉出门去给他们使用。陈惟楚写道:“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春晚还在继续,我们还在等妈妈回来。”文字朴素,没有任何修饰,没有空话、套话。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很打动人。

《我们路上掉头回深圳》,麓城外国语小学三(2)班黄菲儿的老家在湖北孝感,全家人已出发在路上,看到疫情紧急,无奈之下掉头返深,“爸爸开始沉默,过了一会儿,他说掉头回深吧!然后他就一直不说话,等到我们回程很久后,他才给我的两个叔叔和爷爷奶奶分别打了电话,说我们回不了家了……”细节感人,展现了大疫面前的个人责任担当,让人泪目。

深圳晚报资深编辑、《校园童话》主编刘莉:

不需要把文章写得美而精,而是把看到的“真”记录下来

这是在特殊时期孩子们的特殊记录,作为深圳晚报编辑,我自始至终参与了本次征文活动。本次征文发起短短5天,就收到了超过1000条来稿,学生参与程度是同类征文活动中少见的。

这是在特殊时期孩子们的特殊记录。在这些作文中,孩子们客观记录了各行各业的深圳普通人在这次战疫中的表现。在这次征文评比中,我们会较少注意到写作技巧,我们需要的,不是把文章写得美而精,而是关注文章中那些真切感人的细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描述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事情上。

有个成语叫做童言无忌,有个词叫童真。孩子用无邪的眼睛观察世界,把他们看到的“真”记录下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真实的可贵。真,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写人叙事的基本要求。可贵的是,在这些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本真,也触摸到了本真中蕴含的爱意,这就很动人。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

(作者:读特记者 李福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