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日记 | 有了这神器,我们感觉如虎添翼

读特记者 刘琨亚 通讯员 伍晓丹 整理
2020-02-08 09:14
摘要

驰援武汉日记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 NICU 主管护师 郑爽欢

2 月 4 日 晴

今天已经是在武汉的第 11 天了。每天医院、酒店两点一线,不到 2 公里的路,以后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曾经来过武汉。

今天去上班,又增加了满满的信心,因为有几个好消息——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赠送给汉口医院的 100 台制氧机已经投入到了临床使用;我们护理组长、李君护士长自己募集到的 500 套含储氧袋的面罩也送到了,此前最紧迫的供氧问题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含储氧袋的面罩又叫非再呼吸面罩,因为自带储氧袋,可以让氧浓度达 90% 以上)。

此外,李君护士长募捐的 10000 个正压接头、10000 个留置针头、100 瓶美林等医用物资也送到了。正压接头是无针接头,可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医院里之前没有退烧药,只能用退热栓纳肛,增加了感染风险,退烧药美林也到得很及时。

▲医护人员试用新到的氧气面罩。

来武汉驰援的我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不管是工作强度,还是生活物资、居住条件。然而在病房,当我看到病人气喘吁吁,想调高他们氧浓度时,居然发现无法调节——医院不是中心供氧,氧流量最高只能到 3L,而且氧气面罩也不含储氧袋。

空气中氧浓度是 21%,每增加 1L 氧,氧浓度上升 4%。所以,在我们管理的病区里,病人如果使用供氧带里的氧气,最高氧浓度只有 33%,氧疗效果很不好。

有些病人只需稍微再上调点氧,就会舒服很多。但过去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很无助,很无奈。所以,昨天听说收到制氧机、带储氧袋的面罩等等,我真的替病人高兴,至少,可以满足大部分病人的供氧流量。我们医护人员也可以减少搬运氧气罐的辛劳。

今天上凌晨 0 点至 4 点的班。交班查房时,发现已经有不少病人使用了制氧机以及带储氧袋的面罩。U2 床的家属告诉我说,今天他爸爸本来是上高流量呼吸机的,但是老人家非常抗拒,一直把吸氧的装置拔开,不配合治疗,血氧饱和度也只有 80% 多左右。所幸,护士给他上了带储氧袋的面罩,老人家没有抗拒。之后,配合氧气罐吸氧,老人家血氧饱和度都能维持在 92% 以上。

1 床戴着普通面罩连接制氧机的阿姨称自己胸闷,我们帮她把普通面罩换成带储氧袋的面罩,胸闷的情况也缓解了。查房的时候,发现这几天的危重症病人都改用了带储氧袋的面罩联合氧气罐,血氧都维持得不错。

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我们一起加油!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

(作者:读特记者 刘琨亚 通讯员 伍晓丹 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