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深圳市档案馆 70余万卷馆藏“解码”深圳历史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2021-06-29 17:02

▲2021年6月7日,市民参观“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提到“档案馆”三个字,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影视剧里陈列着一排排古老木架,收藏着各类重要机密的神秘单位。深圳市档案馆里都存了些什么资料?这些资料跟普通市民的生活有何关联?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座现代化的档案馆如何保存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记者走进位于福田区上梅林林丰路的深圳市档案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解码收藏于市档案馆的重要档案。

70余万卷馆藏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深圳市档案馆成立于1979年11月15日,是深圳唯一的市级国家综合性公共档案馆。40多年来,深圳市档案馆伴随着深圳的成长,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收藏者。

踏进市档案馆的展厅,犹如步入穿越时空的虫洞。记者看到,由深圳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馆主办的“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正火热展出。展览现场,深晚记者不仅看到“1978年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建制的报告”“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等首次在深圳展出的珍贵档案,也看到了深圳广播大学领书证、第一届荔枝节纪念铜牌等生活气息浓厚的展品。

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展览共展出文件、图片、实物、视频等档案资料近1400件,结合特区发展历史,通过声、光、电、实物等多媒介展示方式,向市民全面剖析深圳历史,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档案馆馆藏70余万卷,主要反映了深圳建市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教、工业、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如深圳建市、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特区范围扩大、特区农村城市化、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档案,以及与深圳获得的各种荣誉相关的档案资料。

“科技抗疫”档案记录深圳战疫故事

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档案馆启动疫情档案资料征集活动,征集到社会各界捐赠的档案资料超五千件。其中,尤其注重向比亚迪、腾讯、华大基因、大疆、优必选、华星光电、中兴通讯等科技企业的征集,征集到超过一千件极具深圳特色的“科技抗疫”档案资料。

此外,市档案馆还发起“档案记录‘战疫’英雄”档案资料专项征集活动,派出专业摄影人员为所有援鄂的5支医疗队77名医护人员拍摄照片,记录英雄风采,并制作成精美相册和水晶照片回赠;安排专人征集援鄂医护人员的“抗疫”档案资料,征集到驰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的医疗队旗、出征衣、手术衣、护目镜、中药包、抗疫香囊、水晶纪念牌、相册、慰问卡、工作证、登机牌、入党思想汇报手稿、原创书画作品等档案资料数百件。市档案馆表示,征集到的档案资料和拍摄的照片,将永久珍藏在馆中。

十几种数字化档案可到市档案馆查阅

目前,市档案馆保存的民生档案主要有公证档案、招调工审批档案、社保档案、职业培训档案、职称评定档案、人才引进档案、涉外婚姻档案等十几种类型。此外,市档案馆已完善了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方便市民使用。

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值毕业季,许多市民前来询问个人档案的保管问题。实际上,个人档案在本人上学期间由学校保管,毕业后可转入就业单位、就业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者生源地(家乡)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此外,深圳市档案馆先后与广州、成都、上海浦东、杭州、济南、潍坊、青岛和北京海淀区档案馆签订了“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协议”,社会公众如果需要查找这8家档案馆的民生档案,可直接通过深圳市档案馆申请办理。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