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银狐68x120cm
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高剑父纪念馆主办,深圳市鹏宝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素语——杜炜画展”29日在鹏宝轩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杜炜所创作的国画作品逾60幅,涵盖了山水、花鸟等等门类。当中既有焦墨,白墨又有泼墨,呈现了他在国画领域的不懈探索。
外婆桥74x72cm
杜炜于1941年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60年毕业于广东佛山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他是佛山科技学院中国画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73年创作连环画《智捕大鲟鱼》入选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二等奖。该连环画1974年被《人民画报》第一期和第二期连载全篇发表,外文出版社用英、法、德、西班牙、日、葡萄牙、世界语等十几种文字出版。该连环画原作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层崖叠雪68x140cm
他出版画册有《杜炜画集》、《武陵源焦墨图卷集》、《白·墨—杜炜中国画精品选》等。1984年创作中国画《长青》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携琴访友52x52cm
从连环画的创作转向国画,杜炜觉得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在求学期深受岭南派的影响,加上他自身又痴迷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让他拿起了画笔开始创作。他说,并不希望将自己限于某个领域或者固有模式,他喜欢将多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特色。
雪野幽禽65x130cm
在绘画风格上,杜炜传承了岭南派。众所周知,岭南派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既强调写生,又强调写实,。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岭南派的影响。比如《乡间小道》、《凌云》、《初日曈昽》、《短笛》、《月色溶溶夜》等等是杜炜水墨画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他有意舍弃了对物象结构细致的刻画,运用泼墨、积墨的手法追求“光”在内心的感受。简洁、豪放的笔触有效地表现了逆光下丛林丰富的层次,酣畅淋漓的用墨表现了光影的跳跃和空气的流动。
夜狩90x70cm
白墨是杜炜作品的一大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他探索以白颜色为主画中国画,1989年用这种技法创作的作品《雨潇潇》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被广东省南海博物馆收藏。后来,通过不断地研究、尝试,他将这种技法广泛地运用于花卉、山水、飞禽走兽的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自1978年开始,杜炜在数十次实地写生的基础上耗费近十年时间,精心创作了六十余米关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焦墨长卷。在长卷的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用焦墨技法表现非固态物象的难题,使这幅作品成为迄今为止表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完美作品。
夜夜凉风62x170cm
他告诉记者,张家界的山结构美观,而焦墨在塑形方面特别准,缺点就是水润度不够。为此,他反复研究,不断探索,终于让焦墨之笔变得水润。“我经常跟学生说,画画要画出空气、光以及韵味,这些需要你反复思考,多下工夫去尝试”,杜炜说。
画家邹传安认为,杜炜的作品在三个方面有所独到,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一是衬底粉染花鸟,其二是湿笔逆光风景,其三是焦墨山水。三种形式由三种截然不同的手段,表现出各异其趣的效果。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至10月29日。
编辑 张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