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纵横 | 短视频成“谋杀”时间第一利器,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2021-06-28 10:34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李跃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在休闲时间里,有38.28%的人在进行手机娱乐,排在手机娱乐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短视频成为人们“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短视频的流行是其来有目的。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如候车、等人、睡前、吃饭、排队、小憩等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蕴含着我们大量的对信息吸纳的需求,短视频正是击中了这样的痛点。

但是,短视频“谋杀”大量时间,这种现象真的好吗?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过度娱乐化的情形里,会不会在浪费时间精力的同时,降低、麻痹思考能力?正如相关报道所说,“有时明知刷短视频没有意义,但还是忍不住不停地刷视频。刷到后面,发现既没有多少收获,时间却又浪费了。有时不仅要问,到底是谁玩了谁?”

由此想到了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关系。记得数年前,一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一次他在公交车上看书,却发现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他们或是稀罕这种阅读行为,或是觉得这样很做作,这让他觉得自己很“另类”。

近些年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多次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个位数,而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

电子阅读技术来源于发达国家,可为什么我们受到的对阅读习惯的冲击似乎比人家更为激烈?为什么电子阅读在我们这里更容易攻城略地?诚然,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电子阅读有其难以取代的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这样的优势往往也造就了它的劣势。习惯于便利的超级链接,却常常打断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却往往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这种阅读碎片化、思维平面化的倾向,值得警觉。

犹记得,一篇关于“日本如何成为‘读报大国’”的报道曾引起了很高关注。报道这样写道:“如今,在日本的街头、公车和地铁中,仍然能够看到拿着报纸阅读的人。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强迫西方传媒业全面反思经营模式之时,在以科技著称的日本,这种趋势似乎还没有到来。”事实上,世界上发行量突破千万大关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报纸,都在日本。

读报和读书一样,都是一种纸质阅读。问题是,在电子时代的浪潮中,日本民众为何还能对纸质阅读保持忠诚?报道分析,对很多日本人来说,报纸不仅意味着获取信息的媒介,更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报纸很看重读者的信任,一些地方报纸在与当地社区保持联系方面分外用心。另一方面,日本报纸很清楚,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会变得更加迅捷,但也会让信息变得支离破碎,而报纸能对这些事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挖掘,这种阅读需求并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减少。

在这里,也可以将“报纸”置换成“书籍”。如何让更多人养成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习惯,日本报纸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不无启示。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阅读方式也同样是多元的,我们当然无须对电子阅读抱以偏见,但更不能对纸质阅读所面临的窘境无动于衷。

作者李跃系深圳报业集团晶报评论部副主任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 诚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