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深圳读北大,你需要知道这些事!
记者 翁惠娟 黄付平 文/图
2016-10-26 17:49

12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吴云东

10月的深圳,秋意渐浓。南国燕园,依然一派绿意葱笼。

“南国燕园”,是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雅称,这个在深圳已落成15年的高等学府,迄今已毕业了近八千名学生,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选择扎根深圳和广州。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8月29日深圳市政府与北大签署备忘录,决定以北大深研院为基础深化合作,共同建设北大深圳校区。“南国燕园”在不久的将来,将呈现出怎样美好的景象?

在签约当天,深圳教育通推出了《今天深圳确定了一个大目标:读北大,到深圳!》微信,在朋友圈迅速引发广泛转载,市民们对中国最高学府在深圳设立校区的这一举动充满了期待。

那么,未来的北大深圳校区将是什么样的?它具有怎样的特色?北大对它有着怎样的期许与规划?它将如何融入这座城市……

带着疑问,小通君日前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吴云东。在两个小时的交流里,吴院长谈规划也谈理念,谈创意也谈举措,恳切而真挚。

他的一番畅想,尤其让我们感慨万千——“我心目中的北大深圳校区,是可以成为百年名校的。校园里,有参天的大树,有鸟语花香,景色是那么优美;校园里,充满了科学元素和文化气息,人文环境是那么浓郁;校园里,有一批学术大师,他们有渊博的学识、很高的国际学术声望,更有宝贵的人文情怀;校园里,学生们朝气蓬勃,有国际视野、有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就是在50年之后,100年之后来看这所学校,它依然可以展现现代大学的风貌与姿态,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能触动人的心灵,就像我们在哈佛、在耶鲁、在普林斯顿这些数百年名校里所体会的那种感觉,让人肃然起敬。”

19274474_133835910473_2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

深圳校区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田”

小通君:百年北大首次突破,在深圳设立校区,在您看来,意义何在?

吴云东:这是一件大事,不仅是北大的大事,也不仅是深圳的大事,更是全国的大事。在我看来,首先,这是对落实中央精神,即希望北大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更有所作为的积极回应。李克强总理在今年视察北大时,也提出希望北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

其次,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但高等教育却一直是深圳发展的短板,高水平的大学比较缺乏。现在,深圳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更亟待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

最后,是北大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先锋,怎么发挥先锋作用?北大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统筹和思考。在北大看来,如果新建一个校区,有一个试验田,可以在这里展开更多的教育改革与探索。这种意义,超过了普通民众最通俗的说法“读北大,到深圳”,而是在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探路,为深圳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小通君:目前深圳校区建设筹备情况如何?预期达到什么目标?

吴云东:按照签约时间表,目前已成立了市校联合领导小组,包括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林建华。联合工作小组则由深圳市相关领导、各政府部门和北大相关部门组成。

关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办学理念、办学框架和具体规划包括招生人数等,目前北大正在进一步完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国际化办学,目前正在寻找适合的国际伙伴。

北大将如何办学?北大针对自己历史使命和学术声望,展开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目前高等教育的状况,相比我读大学时全国招生30万,录取率只有5%,已发展到招生700万,录取率60-70%。从数据上看,教育整体水平已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如今,中国高等教育普及达到一定水平,但也暴露出“重理轻文轻医”、“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与社会脱节,缺少人文情怀、缺少国际视野等问题。

简而言之,中国高等教育过去更注重培养的是“人才”,而较少关注培养“人”。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怀、有视野、有知识的人。北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人,引领世界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引领未来的人。match

邮票上的北京大学

邮票上的北京大学

深圳校区志在培养文理兼修的人 

小通君:北大深圳校区办学方式有何安排?北大深圳校区与北大深研院是怎样的关系?学科计划如何设置?

吴云东:综观历史,中国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二千几百年前,孔子就有学子几千人,中国的教育曾经特别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前,都经历过辉煌的人文发展阶段。回顾欧洲发展史和世界名校发展史,无一例外,都是强调人文情怀的建设。最近对华尔街和硅谷从业人员的一些调研发现,那些原本学人文学科或人文基础好的,往往能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在办学上计划采取本科阶段,文理学院一二年级文理兼修,文科生有理科的基础知识,理科生有较好的人文基础;三年级再选专业,通过通识教育方式,培养真正全面的人。而医学院,更是一个需要人文情怀的专业,我们的教学体系将致力于培养高端的医生和高端的护理人员,这些医生除了日常的看病问诊,还会做科研,参与教学活动。

北大深研院在未来将融合到北大深圳校区,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融合,更是学科设置的融合。北大深圳校区将按照现代大学治理构架进行设置,建设包括医学院、文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的学科综合体。

另外,北京大学也将在深圳市的支持下成立深圳健康科学研究院,配合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开展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科研和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深圳市的健康产业发展。

小通君:北大深圳校区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与众不同?

吴云东:北大深圳校区的建设是一件伟大而极具挑战的事业,需要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与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一事业。我们将通过三方面吸引人才:第一,强调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师、管理人员要有办教育的高度热情,对人才培养有奉献精神。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和世界发展有高度认真的态度;第二,做出一个标准的人才吸纳体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拘一格降人才,为青年才俊提供最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第三,在为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合理的收入外,更为人才提供人性化的支持和服务,让大家能安心地集中精力做教学,做科研。 

传说中的未名湖

传说中的未名湖

一期规模预计六千五百人,将与世界顶级名校合作办学 

小通君:深圳校区与北大本部在办学上有何区别?

吴云东:差异化发展,是北大设立深圳校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首先是实行交叉学科,文理结合、理工结合,以及医学与人文、理科和工科的高度结合。其次,通过国际合作,全面实行国际化办学模式。除了正在谈与芝加哥大学在本科文理学院的深度合作外,我们积极寻求哈佛医学院等多所国际著名医学院在医学院办学方面的合作。还将通过多种不同形式与更多世界顶级名校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打造更强的北大。我们目前的国际法学院已经是国际化办学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提供的美国法律博士(J.D.)和中国法律硕士(J.M.)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四年制)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第三,进一步增加留学生比例。未来,深圳校区将扩大留学生比例,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例控制在2:8左右。最后,结合深圳产业特色,学科设置将更加适应和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小通君:深圳校区的招生规模如何?

吴云东:目前深研院在校研究生约三千人。未来的本科生院将是一个小而精的与世界顶级高校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类似的文理学院,学生总数约一千六百人;加上医学院约一千八百名学生,深圳校区一期规模预计为六千五百人左右。

这个招生规模有利于教学和管理,也更有利于教育改革试验田的探索,为二期办学积累经验。未来的本科文理学院将采取书院制,共建设四个书院,每个书院将有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生活。未来的医学院也将有3-4个三甲附属医院,医院中的医生将会参与医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们希望,国际化办学模式将竭尽所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北大深研院

北大深研院

深研院正探索更灵活的治理机制 

小通君:作为北大深研院首位聘任制院长,与过去委任制的院长有何不同?

吴云东:实际上,这是北大综合改革的一部分。采取聘任方式,是选人的机制发展变化。聘任制不再是单向选择,是大家通过报名或推荐的方式,成立工作小组或委员会进行评估,候选人充分表达见解和观点,最终做出选择。双轨制的官员还是要经过任命,而聘任制不在体制内,是更灵活的选拔机制。

小通君:作为深研院院长,如何兼顾深圳校区建设和研究生院的工作?

吴云东:深圳校区建设和深研院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现有的深研院治理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在治理上,成立了12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院领导、各学院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部分工作小组也有学生代表参与。这些工作小组负责起草研究生院各个方面工作的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对研究生院重大举措进行咨询和协调。如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学科布局和规划认证,制定学科建设措施;比如教学工作小组,负责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评估;比如科研小组,负责教师与学生科研政策的制定;比如人事工作小组,制定人事政策。因为每个学院都有老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各小组工作,增强了师生在学院管理方面的参与度,有利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截止目前,工作小组运行流畅,推动了深研院各类工作的开展。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