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理论宣讲创新首秀变身“艺术晚会”

2016-10-25 02:15
摘要

10月20日晚,在宝安区福永街道万福广场举行的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令人眼前一亮。这是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的“首场秀”。

宝安人讲身边事。  宣讲采用艺术晚会的形式进行,内容分为三讲6个故事。 

10月20日晚,在宝安区福永街道万福广场举行的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令人眼前一亮:锣鼓敲起来,快板打起来;海归讲创业,老外来登台……精彩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几千名观众驻足观看,现场人气爆棚,让人感觉完全不像是一场理论宣讲活动,而像是一场美轮美奂的演出,让观众在家门口观看了一场有故事、有味道、有看头的“艺术晚会”。

据了解,这是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的“首场秀”。今年,宝安区委宣传部围绕宝安实际,选择更接地气的宣讲主题,有针对性地向群众解读“十三五”规划,宣讲“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等内容,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身边事,并参与到宝安的发展建设中来。

据悉,此次活动由宝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宝安区广播电视中心、福永街道办承办。

讲给谁? 讲给500多万宝安老百姓听

“我们是,宝安人!”千人高呼声势如浪。当晚,万福广场上的声浪掀开了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的序幕。

宣讲采用艺术晚会的形式进行,内容分为三讲6个故事:第一讲“海之蓝—滨海宝安”,通过一个本地人的故事,讲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故事,解读人才政策,凤凰工程;第二讲“山之黛—产业名城”,通过海归创业者的故事,解读创新驱动,产业强区,通过地铁11号线的故事,畅享城际铁路,海陆空轨,四通八达的未来;第三讲“梦之美—活力之区”,通过网格员的故事解读智慧宝安,城市管理,通过文化辅导员的故事,畅谈文化春雨,文化产业,美好生活。

在第一讲“海之蓝—滨海宝安”中,演讲者开篇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我想问问大家,咱是宝安人吗?是?或者不是?不管你怎样回答,站在这里,你,一定是站在了宝安的土地上,来了就是宝安人!您说对吗?”

当天台下的观众,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在宝安工作生活的宝安人,听众赵先敏说,“我来自山西,来宝安之前有点担心很难融入宝安,但来了之后,这种疑虑很快就消失了。”当看到宝安的网格员介绍智慧宝安系统时,赵先敏感慨地说,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网格员,平时帮过我们不少忙,甚至办个证之类的小事找到他们,他们也帮忙指引。

据介绍,活动主创团队经过半年的准备,对作品内容、表现形式进行了数次修改,力求创新。主创团队一位成员表示,“我们一开始想到的是,内容是讲给谁听?我们是要讲给宝安的老百姓听,就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一看就能理解的内容。”为了体现原创性,晚会还专门创作了歌曲《大美宝安》、快板《理论宣讲嗨起来》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就好像看演唱会一样!”一位观众兴奋地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宝安区理论宣讲创新活动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礼堂,在宝安区其他5个街道进行5场巡演,讲给500多万的宝安老百姓听,之后还希望走出宝安,把宝安故事传出去,把宝安声音“说出来”,把宝安精神“立起来”。

讲什么?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

大屏幕上,宝安本土企业家李光煌“乘坐”11号线地铁而来,他走上舞台讲述了自己在宝安创业的故事。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皇家大学的李光煌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桃花源。“我一眼就看上了,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树,像仙境一样,最适合搞研发了!”如今,他的企业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电子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李光煌宣讲的是宝安科技创新。80后的他只用了11年时间,就从一无所有,成长为2009年度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领军人物、中国广东省改革开放30周年先进创业家,是2014年至2019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及深圳市后备级人才,他的公司也成为国内电子应用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他自己的经历,关于宝安科技创新的优势、政策特点也逐渐被在场观众接受。

要让群众坐得住,就必须让他们听得懂。当晚的宣讲通过6个故事一场戏,以最通俗的内容,讲出宝安的时代精神和美好未来。无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方针政策,还是宝安本土的“凤凰工程”人才政策;无论是创新驱动,产业强区的执政理念,还是智慧宝安,文化春雨的基层善政,这些内容都和居住在宝安的老百姓息息相关,让在场的观众想听,爱听。这些内容通过六个故事的演绎,从“大”到“小”,由远及近,渐入人心。市民刘先生说:“一台演出让我了解了不少有用的政策知识,感觉宝安的未来非常美好。”

谁来讲?宣讲人都是身边人

内容说的都是身边事,宣讲人则都是身边人——宝安人。从本地人到外国人,从来宝安的创业者到企业家……当天晚上,三讲6个故事一气呵成,离不开这些身边人接地气的讲述。

比如,第一讲“海之蓝—滨海宝安”中,登台的有加拿大人艾特,他今年28岁,5年前,艾特大学毕业后和几个同学满世界玩。是穷玩的那种,背个大大的行囊,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深圳,是他们的终点站。其他人回去了,艾特留下了。因为,他遇到了他的太太,他为爱情留下了。现在艾特在宝安找到了工作,更找到了他的未来,他讲述了在宝安的有趣生活,解读了宝安的人才政策。第三讲“梦之美—活力之区”中,则是一位普通的网格员和文化辅导员,他们用真实的经历介绍了智慧宝安和文化宝安的魅力。

正是身边人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和亲身经历,才让宣讲更接地气。当宝安土生土长的邓氏父子讲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台下一位观众感到很诧异,“印象中,本地人个个土豪,每家几栋房子,靠收租就能过上好日子,但没想到,而今的宝安的本地人,他们也蛮拼的。”

艾特亲口讲述在宝安的经历,也让观众逐渐明白,原来居住在宝安的外籍人士有4800多人,其中常住的近2000人,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之中,既有投资的企业家,也有顶尖级的技术专家、高管。当然,更多的是像艾特这样的工薪一族,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宝安,跟其他外来人一样,在这块热土上安心工作、开心生活、追梦寻梦。

怎么讲?把话讲到群众心坎里

锣鼓敲起来,快板打起来。当天晚上的宣讲,主创团队也是“蛮拼的”,动用了大量的手段,为的就是“接地气聚人气”。

“朋友们,晚上好/小李这里来问好/你问我是干吗的/那你坐好听仔细/我是社区网格员/巡查街道与路边/别看我的个儿细/我管一亩三分地。”一段快板讲述了一位社区网格员的真实故事,让市民直观了解到智慧宝安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这样新颖的表现形式贯穿了整场宣讲活动。

此次理论宣讲创新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彻底摈弃了以往理论宣讲以讲为主,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实效不强的弱点,通过“讲”“演”“播”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讲”即是主题内容的演讲,“演”则是把大政方针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展示给观众,“播”则包括了现场互动、微信微博、报纸电视广播等,体现了“鲜”“活”“美”的特色,让群众喜欢看、能参与、易理解、能接受。巨大的LED显示屏也丰富了演出内容,将宝安美丽的滨海风光呈现在观众眼前,舞台设计极具现代感,整场活动宛如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