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肉类来源可追溯 广东餐饮业防控指引“十六条”发布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粤市监
2020-01-28 21:27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特点,餐饮环节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1月28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对社会发布《广东省餐饮服务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要求广东所有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

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疾病防控方面的专家编写的《广东省餐饮服务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从食品原材料 、从业人员要求、操作规范、场所清洁消毒、人员聚集聚餐管控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指引。

该指引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抓好“五必”:食材进货“必查”,从业人员“必检”,清洁消毒“必做”,人员聚集“必控”,操作规范“必行”,共十六条。如有发现餐饮服务单位不遵照指引操作的,可随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进行举报。

指引具体内容包括:

禁止经营、贮存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

不得采购、饲养和现场宰杀活禽畜动物。

对肉及肉制品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肉类来源可追溯,尤其是加强对猪肉“两证一报告”的查验,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动物肉类及肉制品。

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应每天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必要时每餐前检查),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发现有发热(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在岗员工,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督促其及时就诊,在医院确诊为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不得上岗。

所有在岗员工应配戴口罩上岗,且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

从业人员应尽量避免与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养殖或生病禽畜动物。

从业人员在制备食物前、加工生食或熟食之后、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后,要用流动水和皂液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从业人员应提醒就餐人员在就餐前洗手。

暂停从武汉来的工作人员工作,并协助将其送至所住(在)社区工作站做好信息登记,接受社区工作站管理,早晚测量体温,14天内自我隔离观察无恙后方可上岗。

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餐用具严格清洗消毒后使用,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参照《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每天对就餐场所、保洁设施、人员通道、电梯间和洗手间等进行消毒,洗手间应配备洗手水龙头及洗手液、消毒液等。

保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的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

提供网络订餐送餐服务的经营单位应对外送餐食的保温箱、物流车厢及物流周转用具进行每天清洁消毒。

如近期有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就餐过的餐厅,应开展终末消毒(传染源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提高对疫情防控形势的认识,配合政府加强对疫情防控有关政策法规、科学知识、防控措施的解读和宣传,加强对店内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如张贴禁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的指示牌等。

在疫情防控解除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禁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

有条件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配备相应的测温器具,对消费者进行发热症状检测、提醒,如在就餐场所发现消费者有发热、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积极劝离现场并提醒其及时到医院就诊。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粤市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