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人说《觉醒年代》又赢了,几乎命中了所有作文题。有道题目是“人”字的书法,有网友说,陈延年有一阵写文章用的笔名就是“人”。很多人是从《觉醒年代》这部剧开始认识陈延年,这位29岁牺牲于敌人屠刀之下的青年,并逐渐从书中、从影像资料中、从祖国大地上一再寻找他的一点一滴。有人去龙华烈士陵园献花,有人去安徽合肥纪念他和弟弟陈乔年的“延乔路”打卡,有人写关于他的故事……
陈延年烈士有自己的微博超话,里面成员十分活跃,许多当下的青少年爱他,怀念他,是因为他曾经那样热烈地爱着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陈延年也是那样一个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把自己年轻的生命都用在救国救民之中。
陈延年有个著名的父亲陈独秀,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他创办了《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以及后来犯过右倾路线错误。陈独秀的标签太过鲜明,色彩太过浓烈,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有陈延年、陈乔年这样优秀的儿子。
陈延年像是一个革命的苦行僧,有著名的“六不”原则——不照相,不脱离工农群众,不谈恋爱,不滥交高朋名人,不铺张浪费,不大饮大食。因为父亲既要做革命者,又想要家庭,陈延年觉得二者难以兼顾,所以不恋爱不成家。他很少照相,是出于地下工作的需要。所以一些历史教材中,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常常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陈延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又在法国、俄国留学过,可他的模样淳朴,据说皮肤黑而粗,很像一个普通工人,因为经常劳动,还跟工人们一起拉过黄包车,所以能和工人打成一片。若不是叛徒出卖,他被捕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是党的干部。在狱中,他说自己是这家人雇的烧饭的师傅,特务看他衣着破烂,皮肤黧黑,一开始竟相信了。
1927年7月5日的《申报》刊登了吴稚晖致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一封信,信中热烈祝贺杨虎杀害了陈延年:“彼在中国之势力地位,恐与其父相埒,盖不出面于国民党之巨魁,尤属恶中之恶!上海彼党失之,必如失一长城。”
他是在龙华的屠场就义的,宁死不跪,被乱刀砍死,牺牲得非常惨烈,敌人酷刑用尽,可他是个硬骨头。后来,他的弟弟陈乔年、战友赵世炎,也都在龙华被杀害。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他们三人均长眠于龙华烈士陵园,如今有很多人常常去探望他们,带给他们鲜花和生前喜欢吃的食物,更是希望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位网友去龙华烈士陵园专程探望陈延年,一位大叔问他:你是他的亲属吗?他当时不知所措,回去的路上,他想,自己应该这样回答:是的,他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亲属。
(原标题《寻找陈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