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南山:三位张大姐 结伴来抗疫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高云超 蔡文婷
2021-06-22 10:46

“趁着自己还能发热,能为社会多做点就多做点。”这几天,南山蛇口街道大铲社区57岁的张志兰阿姨一直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忙前忙后,夹在年轻志愿者中,尤其显眼。

大铲社区本身就有一支长者志愿队,疫情以来,不少志愿队阿姨报名到一线支援。为确保安全,社区最终将入选志愿者年纪控制在60岁以下。“阿姨们更懂人情世故,亲和力强,更能安抚群众情绪。”大铲社区书记蔡文婷表示,这是阿姨们相较于青年人的优势。她补充,阿姨们同样有激情有劲儿,“基层防控少不了她们的艰辛付出。”

带着孙子的擦汗巾上一线,和身为医生的儿子共同战斗,领着高考完的女儿一起做志愿者……深圳作为一座志愿者之城,“活到老服务到老”深入人心。这些天,张志兰和她的志愿者姐妹们一直活跃在防控一线,记者有幸记录下她们背后的故事。

“大姐大”搭着孙儿的“宝宝巾”上场

胖乎乎的“红色马甲”、肩上搭着湿透的擦汗巾、不时用大水壶喝水,核酸检测现场,这些标志令57岁的张志兰在志愿者中尤其引人注目。

2014年,张阿姨退休,加入大铲社区志愿者队伍。爱笑、爱说话,大家亲切称呼她为“兰姐”,兰姐在志愿者姐妹团中,很有号召力,颇有“大姐大”风范。

“那天买菜回来的路上,看到社区有很多人排队,随即穿上志愿服来报到。”兰姐回忆。平时,兰姐在家照顾两个孙儿,“只要老伴有空照顾孙儿,我就来支援。”天热爱出汗,孙儿们用旧的宝宝巾被兰姐顺手带出门,在现场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场维护秩序,清点人数,解答疑问……一天下来,脚迈不开来、腰也疼,即使是年轻人也有点承受不住。“婆婆,你喝茶。”“妈,你今天还好吗,想吃什么给你做。”兰姐说,家人对自己的志愿工作十分支持,每天忙完回到家,他们总是关切询问,“尤其是小孙子,令人欣慰。”

“大家都笑我,这么累,怎么也不见瘦。”她打趣道,“我永远都这么胖,永远都不会瘦。”言语中充满乐观与自信。

“小私心”想和医生儿子肩并肩作战

在兰姐的吆喝下,57岁的张丽容也加入了这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

2017年,张丽容退休后想做志愿者,当时她不知道哪里可以参与志愿服务,后来找到大铲社区长者志愿服务队。“特别开心能加入服务队,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她说。

除了切实为大家服务,这次,丽容阿姨也有自己的“小私心”——“想和儿子并肩作战”。原来,丽容阿姨的儿子是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一名80后神经外科的医生。这些天,儿子除了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得空就会参加医院的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任务。“妈妈,你有事情做,不会闲下来,会更开心。”儿子对妈妈的志愿服务也十分支持。

前段时间,她在社区支援疫苗接种预约工作。有很多老年人,到社区预约,不会用手机,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步步教他们。最初,张丽容也不大会操作。“我就自己先学,学会了再教给其他老人。”她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东西,感觉很开心。”“没有觉得很累,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腼腆地补充道。

“丽容阿姨不善表达,但是每次我们只要发出号召,她都积极响应。”大铲社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瑶瑶补充。瑶瑶是90后,她说,志愿者阿姨们就像妈妈,亲切热情,帮她解决了很多“头疼事”。

带参加完高考的女儿一起做服务

不仅自己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工作,55岁的张巧英还带着女儿一起参与。她说,女儿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现在暂时比较得空,想带她体验不同的生活。”

问及女儿表现,她坦言,“叫她来她就来,不过她是00后,没吃过苦,一开始缺了点耐心。”后来,女儿在她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进步。她骄傲地向记者展示手机中女儿的照片,只见女孩儿头发乌黑秀长,正端坐着认真统计资料,戴着口罩也遮不住青涩气质。

瑶瑶介绍,从去年的小区门口测体温到今年的核酸检测,张阿姨是参与服务最多的志愿者阿姨,“她有事儿去不了,也会找其他志愿者顶上,就怕给社区添麻烦,让大家感到十分贴心。”

“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张巧英并非大铲社区居民,她说,社区志愿服务队氛围良好吸引她到此做服务,“社区经常给我们志愿者关怀,让我们感到温暖、付出也很值得。”

(原标题《志愿南山:三位张大姐 结伴来抗疫》)

编辑 编辑-关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高云超 蔡文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