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研究生新生 永远坐在第一排

2016-10-18 18:03
摘要

2016年暨南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体育馆前坪摆放的创意展板十分受新生欢迎,大家纷纷与之合影。人群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也十分活跃,他并不是陪同孙儿孙女前来报到的家长,而是今年暨南大学知识产权专...

2016年暨南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体育馆前坪摆放的创意展板十分受新生欢迎,大家纷纷与之合影。人群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也十分活跃,他并不是陪同孙儿孙女前来报到的家长,而是今年暨南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的研究生新生,67岁的李纪良。

“我去年旁听了一年研一的课,今年暨南大学收我做学生了,我除了自己的课程还会继续旁听研二的课,还要自学本科四年的课程。”李纪良微笑着说,他的眼神很坚定。“我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也很享受其中。”

虽然年过花甲,但是他依然很有精神和活力,根据他的学习安排,他每周有五天课,并且每堂课都会坐在第一排。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奢侈品,有奢侈品给你,你要不要?”

李纪良七岁那年,因父亲的身体出现问题,使得原本富裕的家境变得穷困潦倒,生活的大转变使得长子李纪良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那时候去上天主教的义学,上学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上两个小时的学,再走一个半小时的路回来。”李纪良说:“你想象不到那种苦有多难捱。”

那时候,面包商家会发免费的面包给学生,当每个学生下课开开心心吃着面包的时候,李纪良却不能吃,因为他要把面包带回家给身体不舒服的爸爸。“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交学费,所以读书对我而言是能读一天是一天,因为不知道下个月还有没有书读。我也很认真读书,希望能够改变家庭环境。” 这位白白苍苍的老人回想起儿时的生活,依旧忍不住哽咽。

李纪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后来开始了半工读的生活。每天下班之后就去夜校读大专,主修工商管理、会计、银行。上课时,李纪良永远坐第一排,每天晚上九点后才能吃晚饭。直到三十多岁,李纪良才从大专毕业。本来修完128个学分就能毕业,李纪良毕业时修了142分。“读书对于我来说是奢侈品,有奢侈品给你,你要不要?”,李纪良很认真地说。

“大学是教你如何去找知识”

李纪良在2015年1月退休,并在2015年9月到2016年7月在暨南大学旁听了一年知识产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终于在2016年9月如愿成为了暨南大学研究生新生,真正重返校园学习。

在他看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李纪良说,大学不是教你知识,是教你如何去找知识。“不要人云亦云,要建立自己的基础,对任何事情应该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选择读法律是李纪良出于个人的“嗜好”,希望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也许是过去在社会上打拼55年的生活经历与感悟让他对社会公平有着崇高的信仰与追求,他认为法律是与时俱进的,但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情况下未必都是对的,所以他希望法律能够更接地气一些。

在李纪良看来,读大学有三种好处,第一是读书,不断求知识;第二是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不会老;第三是走路上学可以锻炼身体。李纪良兴奋地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手机,展示自己一天走的步数,“这都是跟年轻人学的,哈哈。”

李纪良十分诙谐谦虚地说:“最喜欢暨南大学的一点,就是连我这么‘差’的学生都收。” 他说,每天行走在熙熙攘攘的暨南园,都能感受到属于暨大的开放与包容。

“大学是活力与充实并存的”

“我和班里的同学相处得很好,他们都叫我Joe爷爷。”李纪良开心地说,眼里闪动着光芒。“与人相处,要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每次我都主动向他人自我介绍,必要时向身边的人传授一下生活知识和经验,自然就会融入环境。”

提起旁听研一那一年的日子,李纪良对暨南大学的学生和老师有着高度评价。因为常年在海外生活,接触到的都是英文的英美系法律,所以学习大陆的中文法律对于李纪良来说比较困难。他的同学们非常乐于助人,在学习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教科书都是同学帮忙购买的。暨南大学的老师在李纪良看来也都非常得优秀,“上课互动性很强,对学生知识的吸收起很大的帮助”。

民商法专业的樊秀丽是李纪良现在的同学,她觉得李纪良特别友善,对人有礼貌,热爱学习,各方面知识都有涉猎,懂得知识很多,例如宗教、历史等,经验很丰富,会无私分享人生经验给身边的人。李纪良对中文的大陆法律不了解,甚至需要将知识由普通话转为英文才能慢慢吸收。即使学习有些困难,但是他对待学习依然很认真。“他用他的阅历教我做人,如何待人,我帮助他了解专业课,大家相互帮助。”

“即使退休了,也要有学习的态度,他让我有一种更珍惜学习的感觉,也会让我主动去反思自己的现在和思考未来。”另一位知识产权研二的同班同学区婉珊同学说。据她介绍,李纪良和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熟,他会主动跟同学们聊天,还会带动班级聚会,促进同学间的感情。

“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读博士,读完法律博士再去读商学院的博士。”当被问到未来的打算时,这位老同学认真地看着前方说道。李纪良说,他做人的宗旨就是帮助和影响身边的人,“人要不断地鼓励自己,不断刺激自己,不断哄自己笑。”

采访结束后,李纪良立即背起厚重的书包,“我要赶紧去教室了,不然就坐不到第一排。”在午后的阳光下,他头顶的银发仿佛都在跳动着。

来源 暨南大学新闻网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