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喧闹的哗众取宠,没有浮躁的铿锵誓言,不舍地,抚慰了爹娘和妻小,毅然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这是黄宁在深圳第9批援疆干部离别之际写的《喀什之恋》诗中的第一小结。时光如梭,对黄宁来说,自2017年2月他作为深圳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从祖国最南端的海滨城市到祖国最西端的丝路明珠,挂任喀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以来,他用三年时光践行了援疆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黄宁曾经在部队中砺练了23个年头,驻过边防守过海岛,1985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作战,参加过抗洪抢险,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是一名铮铮铁骨的军人。自转业后,他依然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要求自己。黄宁在来喀什任职前就做足了功课,他结合自己十多年发改系统的工作经验,设想了很多发展喀什经济的大课题。但到喀什后,他发现很多设想与工作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于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工作中。
来喀什没多久,因为气候的不适应以及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自认为是‘铁打的军人’的黄宁连续三天高烧将近40度,每天打完吊针后,他便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次带病工作最后肺部感染落下了病根。
“寒风消蚀不了果敢,沙尘暴淹没不了信念,茫茫戈壁锻造了坚强,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户的笑容里荡漾着深圳人的自豪。”就像黄宁诗中第二节写的,他来喀什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所分管的各项工作成效逐步提升,效果明显。
三年来他共统筹落实援疆项目81个,有力地助推了喀什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黄宁工作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连续参加多个会议,又要布置落实工作,经常忙到凌晨四点多钟,他无论多忙多累,从没有抱怨过,54岁的他仍然以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能者多劳,2018年3月经中共喀什市委研究,决定让黄宁在挂任发改委副主任的同时兼主持喀什市经信委的全面工作,面对双重工作任务和压力,他没有退缩,勇挑重担、积极开展工作。他根据喀什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大对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扶持力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由他牵头的全市72个卫星工厂的建设也已完成,他在发改委工作期间,联合相关部门解决了农村2000多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他们通过就业脱贫,现在每月至少有1100余元收入,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同时,他积极推进喀什旅游业的发展,为喀什胡杨旅游节民俗手工艺展位布置和展销出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喀什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年,一千零九十五个日日夜夜啊,不离不弃地倾心厮守,深圳援疆人的第二故乡,美丽的喀什,你将是我的魂牵梦绕。”2020年1月中旬,第九批援疆干部就要离开喀什返回深圳了,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回想起在喀什工作的日日夜夜,热爱文学的黄宁不禁提笔写了《喀什之恋》这首诗,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到太多的不舍和感慨。
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刚上班的第二天,他就和单位同事一起到英吾斯坦乡15村开展扶贫帮困,那是他第一次与自己的贫困户见面,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里的生活生产情况,看到贫困户家里确实非常困难,当即给500元钱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一个简单的举动,贫困户久久的抓住他的手表示感谢。冬天了,看到贫苦户的棉服已经旧了,黄宁为他们准备了崭新厚实的羽绒服亲自送到家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将黄宁和贫困户的心连在一起。平时黄宁不忘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的传达给他们,看着他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在工作中,黄宁和大家关系融洽,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针对喀什干部骨干普遍存在断层的问题,他言传身教、耐心讲解,让干部们有启发、有改观、有进步。尤其是做项目工作时,他的要求很细、很严格,在修改项目内容时,他都会逐字逐句去审阅,专业而严谨,能够超前谋划每一项工作,这些先进的方法和思路,让大家受益匪浅。他手把手带的“徒弟”们如今都已出师,各自在工作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这离不开他在工作中的严格要求和耐心点拨。
黄宁的工作被大家看在眼里,在今年1月3日新疆自治区召开的第九批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他受到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表彰为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记二等功一次。
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黄宁却带给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敬佩。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忠诚履职,正是这一批批援疆人前仆后继、挥斥方遒,喀什必将建设的越来越好,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共同谱写出一曲最美的援疆之歌。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