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机器人,人人都有无人机’的时代即将到来,你们准备好了吗?”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深圳大学兴奋地表示,自1917年第一架无人机在英国诞生起,无人机就被大量用于军事领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低空空域为依托,面向民用领域的无人机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无人机作为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樊邦奎是无人机侦察技术专家。先后主持多型无人机侦察装备的研制,攻克了无人机侦察体系建模、目标实时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多次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
樊邦奎在现场表示:“无人机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但并不代表真的没有人,因为在地面有人在驾驶。”导弹其实也是一种飞行器,同样无人驾驶,可是为什么不叫无人机呢?因为无人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樊邦奎表示,1917年第一架无人机在英国诞生;1961年到1973年在越南战争中,无人机第一次投入到实战侦察;1982年贝卡谷战役,无人机用于欺骗防控雷达,从此开启了无人机的发展。
“可以说,战争当中无人机使用的品种、架次急剧增加,引发了全世界研制无人机的热潮。”樊邦奎表示,目前,无人机已经迎来了自动化时代,但是对于任务自主化问题,仍然给无人机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在人工智能上取得突破,无人机才能一统天下,所以未来,无人机要走的路程还很长。“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一定是无人机颠覆性技术之首”。
目前,除主流航空企业在开展无人机业务外,大量的信息技术公司,如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英特尔等都开始涉足无人机领域。据统计,2014年,全球无人机销售量打39万架,民用占96%,预计到2020年销量将达430万架以上,市场规模在250亿美元以上。
为什么信息技术能够推动无人机的发展?樊邦奎认为,目前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在遥感探测、航空拍摄、环境监测、电力巡线、灾害评估、农作物产量评估、矿产资源探测、森林防火、物流运输、娱乐消费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无人机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业模式,甚至未来的战争形式,产生巨大的改变”。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