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解决西田社区“老大难题”

读特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吕港强 陈庆强
2019-12-30 21:10
摘要

今年以来,公明街道党工委率先试点“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的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感激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帮我们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安全隐患。”日前,公明街道西田社区居民吴江瀚握着社区党支部负责人的手感激地说。吴江瀚所说的安全隐患是指西田路上的高压线路的隐患问题。今年11月,在公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这段高压线进行了迁改,埋入地下,彻底解决了这个既占地方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老大难问题。

这也是公明街道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党支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又一个鲜活事例。

图为高压线迁改前

高压线上架成为社区安全隐患

据了解,西田路上的高压线拉设于1991年,长600米,共有7个高压线塔,主要为沿线的西田新村和社区第二工业区供电。当时,西田社区经济刚刚起步,高压线沿线的西田新村没有什么居民楼,西田路上车辆也较少,高压线对居民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随着当地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西田新村里的居民楼纷纷拔地而起,靠近西田路的楼宇离高压线也越来越近,最近的只有两三米。西田社区股份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年,靠近高压线住的居民每逢打雷闪电和下暴雨的天气,都很担惊害怕,感觉很不安全。”

另外一个让居民担忧的隐患就是交通安全。西田路连通河堤、光学路等道路,是进出社区的主干道,这些年随着车辆增多,仅有两车道的西田路交通比较繁忙,车辆和行人较多。宽仅9米的道路,高压线塔就占据了1.5米,使得道路变得更加狭窄,因此引发多起交通事故。比如1998年,一辆小型面包车驶经社区居委会大楼路段时,发生撞人事故。

这些年,居民多次要求将西田路高压线迁改,却因迁改工程量较大,费用较高而搁置。

图为高压线迁改后

街道重视协调解决社区难题

今年年初,公明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到西田社区开展走访活动得知这一困扰社区多年的问题后,先后多次联系供电部门进行协调解决,最终促成了将西田路段高压线埋入地下一事,工程迁改费用从社区强基惠民专项资金中列支。

该工程于11月底完工,工程新建管道3.99公里、电缆3.85公里,拆除原有铁塔7座、电线杆12个。高压线 “下地藏身”后,安全隐患消除了,城市更美了,群众对此非常满意。居民陈庆辉开心的说:“现在的西田路,路宽了,交通顺畅了,视野开阔了,这真是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据了解,今年以来,公明街道党工委率先试点“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的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网格为平台,成立335个网格党支部,把街道机关党员、社区党员、离退休老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等“五类”党员下沉到网格党支部。

该街道通过探索“轮值委员”制及探索实施基层党支部“轮值委员”制,挖掘每位党员的智慧和组织力,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党员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空前高涨,全面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内生动力,形成“支部有活力、党员添动力、党群聚合力”的生动局面。

不仅如此,公明街道还率先搭建民情诊所、家庭顾问团、诉求服务等三大平台,老百姓的事第一时间收悉、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党员又回到群众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大大小小的事解决在家门口,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该街道班子成员参与网格党支部走访群众268人次,党员干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500余次,收集5个社区反馈的44期37类问题1300余件,解决率达98%。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吕港强 陈庆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