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深圳市政府召开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位建设专项督导自评报告会,旨在推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加快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位建设。此次自评报告会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组织督导组分赴各区(新区),对公办园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核查,对义务教育学位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副市长王立新出席会议。
会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分别作了公办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位建设专项督导自评报告,汇报了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福田区政府还介绍了本区在推进学校建设中实施的“双十工程”。会议肯定了各区(新区)在推进公办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深圳教育还面临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公办园比例较低、中小学学位供给紧张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全市计划在2018至2022年期间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88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7.05万个,明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
会议强调,各区(新区)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建设任务目标不放松,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学位供给和教育质量双提升。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公办园建设作为当前突出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对照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充分考虑全面二孩、异地中高考等政策影响,注重提前谋划,科学研判各区域学位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学位需求,合理确定本地区中小学学位配置,推动落实学校用地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学校建设品质;要创新工作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提前计划,尽最大努力加快进程;要健全督导机制,依法严格开展督导检查,对检查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公办幼儿园和学校建设任务的区,按规定进行通报,并纳入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范围,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会上,福田区介绍了其改革创新实施学位供给“双十工程”的做法,以此破解空间、土地资源的约束,缓解学位矛盾。主要亮点包括:
一方面是主动作为,加大供给
福田区统筹本区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教育分指挥部,将全区学校的规划建设纳入了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做到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同时加大力度梳理教育用地,通过腾挪挖潜、城市更新等方式,从来源上扩大用地面积,仅“双十工程”供给用地就达22万平方米,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建设用地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是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利用城市零星土地资源,建设一批高科技预制学校,用来缓解学校拆除重建造成的学生无法安置的问题;高科技预制学校采用了轻钢结构装配模式,将等量学位学校的建设周期从3-5年缩短至半年。学校建设实行“联审联批、容缺审核”,全面简化审批手续,加快进度,实现了短期内学位供给能力的大幅提升,大大缓解了热点区域的学位矛盾。
福田区的经验体现了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深圳精神,为破解深圳教育用地短缺、学位不足困境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值得各区(新区)要认真学习推广。王立新要求,各区(新区)一是对此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二是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大力学习福田区的先进经验,在工作中解放思想、跳出常规思维,创新思路,破解建设中的难题和困难;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