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读特记者 杨丽萍
2019-12-26 08:47
摘要

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平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

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平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

一年来,深圳创新性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着力强化“标准+服务阵地”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团结凝聚城市各类组织和群众的功能性枢纽,强化社区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网络化水平,突出为民宗旨,做实服务保障,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地处科技园中区的南山党建公园建成不久,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参观,重温党的精神。 读特记者 何龙 摄

服务有阵地 “标配”党群服务中心

近期有一件事儿,让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的党员群众点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来三楼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变成了老百姓呼声更高的国学馆。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党群服务中心不能漂漂亮亮地摆在那,也不能像‘衙门’一样高高在上。中心布置什么内容,我们都会征求居民意见,要让居民喜欢,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

走进深圳的任何一个社区,统一标准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既是“标配”,更是社区党组织回应党员群众呼声的服务阵地,所有设施都面向党员和群众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全市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1300平方米,最大的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近1万平方米。

地处科技园中区的南山党建公园建成不久,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参观,重温党的精神。 读特记者 何龙 摄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房价高企的深圳,社区党组织办公场所、服务群众的阵地场所缺乏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深圳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此,深圳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每个社区至少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社区服务。

“有党群服务中心这么一个地方为党员群众服务,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时常感叹说, 我们中心就成立了党建联建机制,定期召集驻社区单位、企业和各领域党组织开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社区治理由以前“各家自扫门前雪”变成现在“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像纽带一样,把各种服务资源吸引过来,使党建活动、为民服务等功能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集成,为党建资源有效整合搭建了共享平台,使基层党组织这一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有了物化依托,城市基层党建有了重要载体。

在每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圳统一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政务事项全市通办,居民群众在最短距离内,甚至是不出小区,就可以办理计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业务。深圳还按平均每个社区每年200万元安排“民生微实事”经费,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居民点菜、党组织做菜”,解决一批居民群众关注的急事、难事、小事。

服务上水平

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得脱离群众、淡忘初心使命;坚持端正服务态度,像对待最亲的人一样对待群众,不得傲慢冷漠、语气生硬冰冷;坚持民有求我必应,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得漠视民意、敷衍群众诉求……今年10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出台社区干部十项作风规范,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这十项规范将在每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张贴公布,让每一位来到中心的党员群众都知晓,对社区干部的作风进行监督。”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做好城市社区工作,关键在于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个社区,有一个好的党组织书记、好的工作团队,就能够做到组织强、服务优、群众赞。为此,深圳不断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和待遇,不仅对社区党委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还坚持像管干部一样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3类35档岗位管理体系,增强了职业的尊严感、忠诚度、吸引力,近两年新招聘人员九成以上具有本科学历。

“业务升级待遇也会升级,干得好的还有机会成为专职副书记,这个工作有荣誉也有奔头!”一位社区专职工作者如是说。

服务更便捷

打造党建版“大众点评”

在深圳,有一个被社区党员群众称为党建版“大众点评”的“智慧党建”信息系统,让一个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在网上“安了家”。

原来,“智慧党建”系统上开设有党群服务模块,线下每一个党群服务中心都在线上开设专门主页,所有活动、场地通过系统进行预约、报名、展示,党员群众通过系统对活动点赞评价。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公示、实施、验收也实现全流程在线发布,由社区居民在线投票,选出最急需的项目。开发民意畅达模块,建立党员群众诉求受理、跟踪反馈、考核评价全链条工作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现在社区举办活动都会通过微信第一时间推送消息到我们党员群众的手机上,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服务信息,非常便捷。”不少社区党员群众感慨道。

而且,“智慧党建”系统还与党员远程教育和多方会议系统一体对接,强化联结互通机制,将散落的中心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

市党群服务中心设主会场,累计开展50期“新时代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党史,授课内容实时直播到各区、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分会场,覆盖党员群众近12万人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享,党的方针政策直通基层。 社区居民纷纷点赞:“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收看到很多名家学者的精彩课程,真正做到了送学上门。”

通过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如今,深圳56.7万名党员和3.2万个基层党组织信息上网,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智慧化,对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为基层治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