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深圳市民在外卖平台下了563单夜宵外卖,问鼎深圳夜宵“单王”;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场夜场电影上映;从2006年11月至今,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坚持不打烊不熄灯……这些都是深圳夜间生活消费活跃的一个个缩影。
工作强度高、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占比高、夏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使得深圳拥有较大的夜间消费需求,夜间经济潜能大,成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最活跃、最繁荣的特大城市之一。目前,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圳正从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完善、夜间氛围营造、多元消费模式等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并完善夜间经济体系,进一步撬动夜间消费热情,打造“不夜城”。
多项夜间经济指标表现出色
夜间经济是今年一大热词,频繁出现人们的视野中。专家指出,夜间经济不仅极大拓展传统消费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成为衡量城市活力、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深圳的夜间经济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出色的表现,在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夜间经济报告中,深圳多项夜间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美团研究院大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深圳夜间线上消费总额近年来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夜间消费主要集中在18点至22点之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6个样本城市中,深圳2018年夜间线上消费总额及其在全天的占比均位居第三位,深夜22点以后消费额占全天消费额的比重则位居各城市首位。RET睿意德发布的《璀璨之城——2019深圳夜间消费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在夜场电影活跃度、夜间外卖订单、夜间健身人数比等多个方面位于全国榜首,夜生活指数排名全国前列。夜间经济已然成为深圳一个亮眼而醒目的城市标签。
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深圳大部分实体商家营业时间一般为9点至22点,但是不少商圈、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在工作日18点以后至20点会出现客流高峰,门前设等待区,摆放座椅提供小食是很多热门餐饮商家的标配。家乐福、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各大商超在该时间段是每天的消费高峰,华润万家监测数据显示,工作日20点人流量和销售额会达到每日的峰值,18点以后的营业额是白天的2倍。
戴德梁行深圳公司商业地产部主管及董事宋洁表示,深圳是一线城市,也是时尚之都,本地商业氛围浓郁,城市年轻而富有活力,夜间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深圳市统计局1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8.3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6.8%,高于GDP 的6.6%增速。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192.82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585.57亿元,增长11.1%。
龙华壹方天地项目总潘灿峰表示,深圳发展夜间经济具有较大的潜力,壹方天地每天18点以后的客流量比较大,消费高峰时段为18点半至22点,18点后的营业额占比约50%至60%。
更多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福田中心区的购物公园,每天在夜幕降临后逐渐开始褪去白日的冷清。这里有着大大小小数十个酒吧,午夜12点左右最为热闹,直至次日凌晨5点慢慢恢复安静。
相隔3站地铁的车公庙十亩地也是酒吧聚集地,与购物公园酒吧街一样,白天宾客稀少,夜晚门庭若市,安保人员每天21点开始上班至次日凌晨6点。
深圳湾畔,灯光点缀下的欢乐海岸呈现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景色,雅玛水公园的水秀表演和欢乐灯会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宝安中心华润万家、景田沃尔玛商圈,19点以后均会迎来一拨人流高峰,各收银处开始排起长队。
在龙华区,壹方天地等大型商业中心的餐饮商家门前,每当夜幕降临便会出现一群排号等待就餐的食客;代驾司机们三三两两聚在外面广场上;外卖小哥们行色匆匆,快速穿梭在各商家和多个小区间。这样的景象,在深圳多个商圈每天都在上演,也是深圳夜间经济繁荣的一个写照。
“深圳的夜间经济非常活跃,但是各区域的夜间经济聚集度不够,没有形成夜间特色街区来吸纳夜间消费人群。区域内的各种夜间消费业态未形成联动消费,比如在龙岗体育馆看完球赛、演唱会,附近有夜宵等多种业态能够承接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永明认为,可以针对年轻人的夜间需求,引导商家们形成联动消费,拉长夜消费。根据深圳城市特色和滨海优势,挖掘更多具有社交属性、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打造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比如多举办国际赛事展览、增加音乐剧等演出。
在深圳,不少商家都在积极尝试挖掘各种深夜消费潜能。持续17年的“东门商战”,通过“68小时不打烊”等促销举措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的夜间经济模式,在商家业绩单写上了漂亮的数字。今年“东门商战”,茂业百货营业额超过2.8亿元,东门天虹销售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西丽某购物中心今年开业,打出了“深圳首家24小时O2O潮圣地”的定位概念。跨年夜,各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已成常态,纷纷举办各式特色活动吸引消费者。同时,地铁也会相应延长营运时间。此外,深夜食堂、24小时便利店、午夜场电影等越来越多的夜间经济主题正被各方不断挖掘。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