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21日下午6:00在福田高铁站举行开幕式。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主任杨洪,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双城双年展(香港)组委会代表、创意香港助理总监袁赛芳,澳门文化局文化遗产厅厅长蔡建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幼鹏,福田区区长黄伟,意大利、法国、荷兰领馆代表,以及本届深双三位总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以本届“深双”的纪录片开场,以充满科技气质的镜头语言向来宾和观众呈现了展览从筹备到逐渐落地的过程。总策展人卡洛·拉蒂介绍了“城市之眼”板块的主旨:当城市可以“看见”和感知,我们将见证怎样的变化?拉蒂认为深双与其他双年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极大地发挥了转变城市空间的功能,而今天的双年展已成为一个激发思考并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场所。我们需要正视数字时代各方面的话题和挑战,以更好地在这个时代了解我们自身。
总策展人孟建民表示,备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超他的预期,而展览得以最终呈现,是各级政府、组委会、策展团队和众多参与者群策群力的结果。“城市交互”是一个可以多义解读的主题,“站在未来思考现在”是一种观念和方法论。“城市升维”板块摒弃传统维度,试图站在更高的维度预判未来、畅想未来并创造未来。
总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Guido Saracco)介绍道,“城市升维”板块展示的是因新兴科技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城市,理解未来的城市和人类生活需要巨大的想象力。“城市升维”板块结合建筑、城市规划、艺术和科幻,从不同进行角度思考和探索,真实地展示这个有趣时代的复杂性。
都灵理工大学校长奎多·萨拉科作为嘉宾代表发表了致辞,表示非常荣幸来到深圳并见证展览开幕。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本届深双是中意文化交流中一个代表性的事件。萨拉科认为大学机构首次在策划双年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以及策展团队的成员共同努力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随后,杨洪、卡洛·拉蒂、孟建民和法比奥·卡瓦卢奇、王幼鹏、黄伟共同启动灯光装置。杨洪宣布2019“深双”正式开幕。
当晚两场“城市交互”主题灯光表演在福田中心区璀璨上演。国内外的新媒体艺术家们以43栋楼宇为媒介,呈现了为本届深双创作的灯光艺术作品,点亮深圳的夜空。
14年来,“深双”秉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坚持“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主题。从华侨城OCT,市民中心、蛇口浮法玻璃厂、大成面粉厂、南头古城,到今年的两个主展场和遍布各区的九个分展场,深双已经成为推动城市活力提升的催化剂。作为文化交流创新的国际展览品牌,为深圳打造 “设计之都”、建设“创意城市”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届“深双”主题为“城市交互”,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三人担任总策展人;由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 (都灵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学术策展人。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
本届“深双”共计140多展品,汇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280多位参展人,包括MVRDV建筑事务所、利亚姆·扬(Liam Young)、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Ikeda)、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谷歌,以及王澍、张永和、袁烽、刘慈欣、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国际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机构,将带来融合各领域、各学科的作品。
展览于12月22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0年3月8日。主展场设在深圳福田高铁站和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并在福田高铁站内设香港和澳门城市馆,展望大湾区城市间的交互。在盐田综合保税区沙头角片区、宝安国际艺展中心、宝安桥头社区、龙岗坂雪岗科技城、龙华观澜古墟、光明云谷、大鹏新区所城、大鹏新区溪涌、以及前海合作区设立9个分展场,数量创历史之最,涵盖了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和场所,与主展场联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城市体验。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