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8日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19)》将重点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份翔实而有分量的大湾区创新报告,报告从大湾区的创新评估、创新前沿趋势、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该报告由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王京生牵头主持,联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及其团队开展深入研究。这是“双创”报告连续第四年推出。课题组在第一年研究的“塔形双创体系”、前年研究的“工字型”双创与改革互动机制,去年研究的创新市场基础上,从构建区域性创新市场的视角,深入思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践的现实出发点及其对创新理论的增量意义,并得到了专家研讨会上各方学者的高度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双创环境总体较优
“我们今年研究的对象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公认的创新集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蝉联全球第二大创新集群。2019《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129家中国企业入围,其中20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陶一桃介绍。
她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独特性,使其在区域创新市场构建上具有两个重大意义:区域性创新市场的结构升级路径探索,以及国际创新市场一体化的区域性探索。前者为全国其他城市群的创新演进路径提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后者则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共同构建创新市场提供了区域性创新市场构建的实践。
粤港澳、长三角与代表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对比
此次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并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市场结构有多项特征:小微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创新主体;各城市外商投资比重方差较大;好的工业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根基;进出口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密度高;整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整体达到初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等。
粤港澳、长三角与代表性城市小微企业比重的对比
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企业家发现机会并利用机会的沃土。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好的双创环境,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进出口、图书馆和交通效率指标处于绝对优势,同时,大湾区也是实现资源转化最集约最高效的区域,是城市群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在专家研讨会上,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提出,报告围绕创新市场、创新型社会的研究展开了很多新探索。聚焦创新活跃度等问题,势必对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的双创活力,打造双创重点区域和支撑平台产生推动作用。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肯定了报告将创新市场的研究运用到粤港澳大湾区里的做法,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所具有的市场化的创新模式与许多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深圳位列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指数首位
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战略正系统地对待基础研究创新市场、应用研究创新市场和试验发展创新市场的互动关系。解构大湾区创新趋势,从创新市场构建和演进角度看,大湾区在创新市场体系建设上,正在逐步构建多层次创新市场,形成多市场驱动模式;在创新市场空间范围上,中心-外围融合互动趋于强化;在创新市场制度构建上,创新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创新市场的产业领域上,数字经济持续推动创新变革;在创新市场交易模式上,网上创新交易市场日渐兴起。课题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市场构建的路径,可以总结为:完善体系,强化联动,产权先行,结构转型,模式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在城市间流动,深圳和广州作为创新资源总量最富足的城市,肩负着带动其他城市协同创新的责任。大湾区创新综合指数显示,深圳位列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指数首位,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在自主创新方面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圳是大湾区参与国际创新市场竞争的唯一核心,同时,在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领域,深圳也起着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数字化程度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出版集团董事长尹昌龙表示,创新是深圳的代名词,亦是研究深圳的密码。对于城市而言,构建当代中国创新知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颋认为,该研究理论框架扎实、理论基础深厚、研究方法前沿、数据客观真实,并得到了可信赖的结论,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意见。他关注到,大湾区内部城市群格局正在随着交通的完善和优化重新调整,一个“多核、多圈、叠合、共生”的大都市圈正加速形成。
建议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市场建设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构区域创新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区域创新市场结构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低。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市场建设,报告建议,在构建多元创新市场驱动的体系方面,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引导“规上”校企共建技术研究院,倡导国际化的研究治理和伦理;在构建“中心-外围”融合互动的创新网络方面,建立湾区城市间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立体式交通协同体系,多模式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合作网络,加强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保障;在构建三大市场供需平衡的动态机制方面,积极融入全球科学体系,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发展非营利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资金来源;在构建国际接轨的创新市场支撑体系方面,建立区域性创新市场的法治优势,建立技术交易大数据系统及网络技术交易市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这份报告是学术产品与智库产品的结合,既有学术的方法和范式,同时基于对创新规律的完整认识,又对政策提出建议。报告中阐释了创新、创意、创业的互动关系,应当引起研究者的思考。而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为理表示,该份报告系统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湾区的创新性特征,重点从基础研究、人才聚集、文化开放、可持续发展四个层面进行了具有启示性意义的深层分析和定位,这对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