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6日,在深圳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连续两天两位医务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深圳第313例、第314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王莹是一名80后女护士,来深20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术室工作了9年。2001年献血时,王莹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情况。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但是一听到工作人员说“如果能配型成功,可以救人性命”,她便毫不犹豫的在捐献书上签了名字。
8月,王莹接到市血液中心张医生的电话,告知她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王莹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更明了患者这种对生的渴望,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对王莹而言,不仅这是自己爱心理想的一次实践,其实也是她对儿子进行的一次生命教育。
90后研究生张文宇是另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他是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培生。张文宇坦言,还在读书的时候,他就留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没想到这种幸运的事情这么快就降临在自己身上。张文宇从小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这次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让他提前感受到了救人的快乐。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张文宇除了三四个小时不能下床活动外,其余都不受限制。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走在全国前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大多从外周血中获取,就像献血一样,无需通过骨髓穿刺抽取,对志愿者身体无不良影响,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恢复。
据中华骨髓库网站有关资料显示,截至 2019年11月12日,有273万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累计实现捐献9127例,其中涉外354例,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已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工作站。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