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车企赢在“全”,美国车企赢在“精”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19-12-17 16:23

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9)No.8》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车企赢在“全”,美国车企赢在“精”。

蓝皮书指出,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一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从政策驱动型市场逐步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消费重点将转向乘用车电动车,消费主体将逐渐向私人购买;二是面临补贴力度减小、技术门槛提高、外资限制逐步松绑的新的竞争环境;三是新能源补贴政策转向扶优扶强,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四是中美贸易冲突将对中美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为此蓝皮书建议:

一应充分研究,提前布局,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订。欧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制于动力电池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例如,特斯拉的生产规模受电池供应能力的限制,大众也在寻求办法以解决动力电池供应保障问题。随着宝马、戴姆勒和大众等主要汽车制造商向电动汽车转型,动力电池保障、动力电池的供应以及原材料日益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环节。美国、欧洲正在研究如何就原材料和动力电池方面的国际规则提出要求,制定新规则以保障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获利能力。例如,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估计,欧洲车企在欧洲生产每辆电动车都需要向中国支付5000~8000美元用于购买动力电池。这表明欧美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链生态的担忧和不满。

二应推动中美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选择,两国都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转型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两国政府对于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创新都具有浓厚的兴趣。两国可以在包括初始成本、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中国制造”将给美国特斯拉带来成本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的全球竞争力。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期产能为25万辆/年,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50万辆/年。

美国可以借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做法,保障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吸引投资;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能力,不断开放市场。加强与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美国蒙罗等的联系与合作。

三应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日产、起亚、特斯拉这些在欧美市场有良好表现的车企进入中国,以及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激烈竞争将不可避免。在以往的竞争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赢在车型多。例如,比亚迪从轻型乘用车、商务车、SUV,到客车、物流车等一应俱全,就赢在一个“全”字。尽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位列世界第一,但就单一车型而言,其销量远远赶不上特斯拉。这种竞争方式,单一车型不具备规模经济。如果说中国车企赢在“全”字,那么美国车企赢在“精”字。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主要有Model S/3/X/Y四个车型,单一车型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国内车企应向特斯拉学习,加强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