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罗湖区文化馆2楼一片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氛围。由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区文化馆承办的罗湖区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在此举行。活动中还举行了第五批罗湖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授牌仪式、“走进非遗文化”亲子手工技艺体验活动,并举办了非遗座谈会。
此次获得授牌的第五批罗湖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共有7位。他们分别是:王麒沣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六步大架》代表性传承人;王蒙良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美术《内画》代表性传承人;卓忠明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音乐《树叶吹奏》代表性传承人;叶茂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辛氏杂技》代表性传承人;熊福章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庆美银楼金银器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彭芳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美术《脸谱面具绘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展崇被命名为罗湖区非遗项目传统美术《中国古典金石传拓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在随后进行的“走进非遗文化”亲子手工技艺体验活动现场,大人和孩子们其乐融融,共同参与体验剪纸、脸谱绘画、面塑、盆景艺术等等非遗项目。
“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主办方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大手牵小手,让孩子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让孩子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在动手学习制作的过程中认知非遗的特色,体验和生活相接近的非遗项目,感受艺术魅力,引发孩子的语言、动手能力、空间感等学习兴趣。
【读特新闻+】
部分非遗项目简介:
1、剪纸
剪纸是一种散发出浓烈的民俗气息的民间美术,有着黄土高原蕴藏着的原生态深厚文化底蕴。剪纸以古朴、粗狂、天真、自然的个性呈现出原始的魅力。作品浸透着对丑恶事物的愤慨与遗弃,浸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个性强烈,富有自我欣赏艺术特质;造型多为夸张洗练,随意装饰;内容变化丰富,继承了传统民间剪纸神韵;装饰效果强。
2、脸谱绘画
脸谱面具的绘画技艺主要是指在面具这种媒介材质上,运用各种材料道具,按照传统绘画步骤,绘画出经典脸谱图案的面具,属于工艺脸谱绘画的一种。
脸谱的定义是戏曲中某些角色的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统上主要有两种展现形式,一种是绘画在脸上,一种是绘画在面具上。各种戏剧中面具使用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戏剧表演中,全部角色都是用面具化妆,面具作为主要造型的手段。如傩堂戏、师公戏、端公戏、地戏、关索戏、变人戏、藏戏等;另外一种是以涂面为主化妆方式,仅部分使用面具,如连戏、京剧和川剧等。
3、面塑
面塑又称“捏面人”,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辉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佣头、男佣上半身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成了民间流行的习俗。明清时期,面塑艺术已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4、盆景艺术
盆景是以植物、水、石、土等为主要素材,附以装饰配件,经过精心培养、园艺加工和艺术处理,种植、布置于盆钵,成为具有自然景观优美造型和深远意境的艺术品。盆景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孕育和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初具雏形,发展于唐宋,明清时达到鼎盛阶段,至民国时期逐渐走向衰退。新中国成立后,盆景几经起伏,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在传承与发扬中加以创新,风采重现,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中国盆景的发展兴衰,生动地折射着我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印证着华夏民族善于吸收融汇、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不懈进取的精神。
5、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精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6、麦秆画
麦秆画,又称麦秆剪贴、麦秸画等,是我国中原地区古老的传统艺术,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清末,聂氏已能熟练利用麦秆,经过熏蒸、劈、缠、剪、刻等独家工序设计制作“人物”、“吉祥动物”、“花鸟山水”等图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聂氏麦秆画。聂氏麦秆画独家传承的古老的平贴技法和多层次粘贴技法,开创高浮雕及圆雕粘贴技法,影响促进了麦秆画的发展;聂氏麦秆画传承的“五虎闹春”、“太平图”等近三百个图案,丰富、提高了中华麦秆画的内容和设计水平。
7、内画
内画艺术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留传下来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我国民间工艺品巧夺天工的技艺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精湛的中国画技法,用一种特制毛笔,从微型瓶口伸进,在透明或半透明(如玻璃、水晶、玛瑙)空心的物体内,反思维、倒勾、作画。画家在瓶内壁画上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诗词文章、工笔写意、人物肖像,透过瓶壁来看,各种画面栩栩如生精巧绝伦,被誉为"袖珍艺术",同时达到了“方寸之地见于千里之势”的境地,被世人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目前记载最早的内画应是1816年甘桓文的作品。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
8、香港丝袜奶茶
香港丝袜奶茶是近年香港480个推荐申遗项目中确实的20个之一。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是中西方茶文化的融合。目前,香港的丝袜奶茶年销量达9亿杯。
港汇天下餐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原联交所副主席,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永久名誉主席;香港第一届金融立法委员会议员冯志坚创办,为传承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港式丝袜奶茶》,2018年在香港创办《我杯茶》品牌体验店后,今年6月9日,深圳姊妹店《叹杯茶》开业,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丝袜奶茶》正式进入内地市场。
香港丝袜奶精选世界优质的斯里兰卡红茶和荷兰淡奶为原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最核心的是它的制作技术,由捞茶、煲茶、焗茶、撞茶、撞奶等纯手工炮制工艺成品,丝袜奶茶以其香而不俗、甜而不腻、浓而不涩、滑而不潺的特质,成为越来越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健康奶茶。
港汇天下公司以传承香港非遗《香港丝袜奶茶》文化为根基,以深圳为起点,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与各地更多的创业人土一起,共同为弘扬中华非遗《港式奶茶》文化创造更大价值,创立中国健康奶茶《叹杯茶》品牌。
见习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