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打造“最具体验的数字化机场” 实施近百个项目探索智慧机场“深圳模式”

读特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石道雄 叶丹 /文 刘羽洁/图
2019-12-10 21:46
摘要

“智慧”服务让旅客感受“深圳温度”。

机场运行和旅客体验,正因“智”变而发生“质变”……

作为国内“智慧机场”建设的“先行者”,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今明两年规划实施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形成了机场安全“一张网”、运行“一张图”、服务“一条线”的新模式。12月10日,民航中南地区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机场建设智慧机场先行示范的指导意见》。深圳机场还联合华为发布了《深圳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全面系统梳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分享智慧机场建设的“深圳模式”。

近百个项目构建智慧机场“深圳方案”

早在2017年,深圳机场便开启了智慧机场建设探索之路。当年9月,深圳机场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入“未来机场”项目试点。2018年深圳机场牵手华为,率先开始数字化转型探索,启动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实施,都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单项的。”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红波表示,将智慧机场作为“四型机场”建设的创新动力,与平安、绿色、人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集内在品质和外在品味于一体的“四型机场”。

深圳机场以“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为愿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通过布局适度超前的新基础设施,实现资源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打造示范引领的新IT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智慧机场建设的“深圳方案”。

深圳机场集团副总裁黄一格表示,通过新搭建的一个集成平台和五个通用平台,目前智慧机场一期30余个子项目已全部落地,二期60多个子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构成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大安全”“大运控” “大服务”“大管理”四大业务体系的基础。

“智慧”服务让旅客感受“深圳温度”

“智慧机场建设是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满足广大旅客体验为宗旨,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郑红波表示,作为城市窗口和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深圳机场在智慧机场各项目建设中,聚焦旅客需求,借助技术创新去提升服务,致力于打造“最具体验的数字化机场”,让旅客感受“智慧”带来的“深圳温度”。

航班正点是旅客乘机最希望的。深圳机场通过对各个运行环节数字化改造,构建了以机场协同运行、智能运营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化大运控体系,实现全局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协同运行和智能决策,缩短航班过站时间。除了有最强的“智慧大脑”,深圳机场还推出高度智能化的航班保障节点采集系统,实现对航班地面保障关键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异常。今年以来,深圳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7%,并历史性地首次实现航班正常率连续15个月超过80%,位列全国大型机场前列。

深圳机场已全面实现全流程无感自助服务,旅客不仅能通过机场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手机在线值机,机场各自助值机设备也率先实现国内各航空公司(除春秋航空外)开放共享办理功能,省去了旅客为寻找对应航空公司自助值机设备而耗费的时间。自助托运、行李定位追踪(RFID)等智能化服务也已在深圳机场陆续上线。“刷脸安检”“预约安检”“全流程自助安检”,让旅客每次在深圳机场出行都有不同的体验。深圳机场国内登机口全部实现了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 “一张脸走遍机场”在深圳机场已成为现实。

先行先试为全国民航贡献“深圳智慧”

近年来,民航局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四型机场”建设。“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全国‘四型机场’建设探出一条新路,力争为全国智慧机场建设先行先试。”郑红波表示,智慧机场建设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深圳机场秉承特区创新和实干的精神,为国内智慧机场建设探出了一条新路。

深圳机场在安检方面所做的探索正引领着行业的发展。继去年率先在国内机场中成功试行“差异化安检”并得到推广后,今年深圳机场又启用了四条智能安检通道,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行李自动传送装置、毫米波人体安检仪等一系列安检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实现了全流程自助安检。作为民航局“旅客‘易安检’计划”首批试点单位,深圳机场近期还上线了“易安检”平台,旅客可在线预约智能安检通道。上个月,深圳机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机位资源智能分配,每天抵离深圳机场的千余架次航班,原先人工分配机位需耗时4小时,现在通过AI计算仅需1分钟,预计每年就能让上百万旅客在深圳机场享受近机位的便利。

随着《深圳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正式发布,深圳机场联合华为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方面的探索历程、理念成果都得到了输出和共享,“智”变的成效有望在更大范围影响和推动行业发展。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徐兴东 通讯员 石道雄 叶丹 /文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