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3000多高手东莞擂台比武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9-12-07 15:38
摘要

东莞市武术协会主席张伟权认为,东莞市民运动会连续两年将武术比赛纳入其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接触武术,以及推动武术的发展。

12月7日,万科·东莞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暨第六届“万佳杯”大湾区武术公开赛在东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拉开帷幕,30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爱好者齐聚东莞。东莞自古尚武,近年来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东莞得到了长足的推广。

东莞市武术协会主席张伟权认为,东莞市民运动会连续两年将武术比赛纳入其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接触武术,以及推动武术的发展。

本次武术比赛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办事处主办,广东正洲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东莞市武术协会承办。

参赛者年龄最长者80岁,最年少者3岁

本次比赛的竞赛内容主要包括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其中竞赛项目分为个人竞赛项目和集体竞赛项目,按照年龄分为常青组、成年组、青年组(含大学生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幼儿园组。武术比赛每人限报一个拳术、一个器械、一个对练和一个集体项目,总共参赛队伍达到188支队,共计3000多人参与。

7日上午7时许,场馆已经热闹非凡。“数千人参赛,再加上现场的观众,现场参与人次过万,对我们的竞赛组织筹备工作提出严峻考验。组委会从赛前几个月就开始筹备,在医疗、安保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赛事安全顺利举行。”广东正洲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雪介绍道。

据了解,本次比赛参赛者年龄最长者为80岁,最年少者为3岁。其中,来自幼儿园的选手占参赛者半数。“幼儿园主要是以练习武术套路为主,对身体锻炼、磨砺意志都有积极的作用。”张伟权介绍。

扬国粹!市民运动会助力武术传承

自古以来,东莞人就爱习武。东莞清朝陈伯陶《东莞县志》载:邑尚技击,明清时期各派武术教馆遍及四乡。

明朝,东莞有名可考的武进士8人、武举人215人,清朝有武进士76人,武举人429人。其中著名者为虎门村头卢廷璋,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武举,甲辰科(1784年)取一甲三名武探花。

由此可见,东莞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有各种类型的武馆约两百多家,民间习武风气日盛。

201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办,东莞市武术协会成立。作为东莞市武术行业的管理组织,东莞武协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东莞武术发展,促进东莞武术文化传播,以武术交流推动东莞的国内、国际交流,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东莞市民运动会连续两年将该项目纳入其中,对项目的推广和传承国粹方面是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市民运动会的推广,能够让家长、选手和观众,更加了解武术。”李正雪说道。

东莞武协成立以来秉承“崇德尚武、匡扶正义”的宗旨,积极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作为“武术段位制考试点”,大力进行武术段位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积极参加考试,不断进步。

作为“武术段位制考试点”,东莞市武术协会大力进行武术段位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积极参加考试,不断进步;通过“武术进校园”的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热爱武术;与东莞残联合作,派专人为喜欢武术的残疾人士教学指导,也经常组织残联武术爱好者参加武术文化节相关比赛。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